焦山寺
(宋)林景熙
山裹中流水作林, 宝莲鳌背翠沉沉①。
半空但觉烟岚合, 三面不知风浪深。
仙井浴丹开晓日, 海门浮玉淡秋阴②。
洞深瑶草无人采③,瘗鹤残碑浸碧浔④。
焦山在镇江东北长江中,因东汉末焦光隐居于此而得名,又名浮玉山。山如中流砥柱耸立于长江的滚滚白浪之中,气势雄伟,自古为游览胜地,西山摩崖题名石刻,有南朝以来200多名人题刻。焦山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原名普济庵,宋名普济禅寺,元易名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定慧寺,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此诗写焦山及焦山寺高古神奇的景色。
【作者】
林景熙(1242—1310),宋元间诗人。景熙,或作景曦,字德阳,或作德旸,号霁山,南宋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士,授泉州教官,历任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入元不仕,隐居乡里,教授生徒,多与宋遗民往来。其诗多托物比兴之作,借景抒怀,声情凄婉,寓故国之思,有《霁山先生集》。
【注释】
①宝莲:佛像下的莲花座,此代指焦山寺。鳌背:大龟之背。此处意谓焦山为神龟所负,浮于江上。②海门:焦山附近的夷山和松寥山,古称海门,今已连成一岛。浮玉:焦山的别名。谓焦山如碧玉浮江。③草:仙草。④瘗鹤残碑:著名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时代和作者众说纷纭,其书法历来评价甚高,原在焦山西麓石壁上,宋以后崩落长江中,清康熙时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间,今残石尚存。碧浔:绿水边。唐元稹《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