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
(宋)苏轼
春江渌涨葡萄醅①,武昌宫柳知谁栽?
忆从樊口载春酒②,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 风驾两腋飞崔嵬③。
同游困卧九曲岭④,褰衣独到吴王台⑤。
中原北望在何许? 但见落日低黄埃⑥。
归来解剑亭前路⑦,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⑧,石臼抔饮无樽罍⑨。
尔来古意谁复嗣⑩?公有妙语留山隈⑾。
至今好事除草棘⑿,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 玉堂正对金銮开⒀。
岂知白首同夜直⒁,卧看椽烛高花催⒂。
江边晓梦忽惊断, 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⒃,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 往和万壑松风哀。
【题解】
西山古名樊山,又名樊冈,在今鄂州市西2公里。西山平地崛起,苍劲奇伟,为古樊楚三名山之一。东晋建武元年(317)名僧慧远在此建寒溪寺,遂为后代名人游览之所。主要建筑现有灵泉寺、避暑宫、三贤亭、积翠门等。此诗作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时作者51岁,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其游西山尚在五六年前谪居黄州时,故实是对武昌西山景物的回顾性描写。诗前原有序曰:“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窪尊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说明了此诗写作的缘起。诗成之后,有三十余人唱和,作者又作《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诗。邓圣求:原名润甫,字温伯,建昌人,后以字为名,改字圣求。玉堂:谓翰林学士院的正厅。邑人:指王齐愈,字文甫。
【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生平见前江苏《送郑户曹》诗。
【注释】
①此句言春江之水如葡萄酒一样清澈浓绿。渌(lu),清澈。醅(pei),没有过滤的酒。②樊口:地名,在湖北鄂城县西。③崔嵬:巍峨高大的样子。④九曲岭:在西山南岭,山路九折,故名。其上有九曲亭。⑤褰衣:提起衣服。吴王台:又称吴王岘,在九曲岭下,三国时魏黄初三年(220)吴王孙权曾建离宫于此。⑥黄埃:黄色的尘埃。⑦解剑亭:传为伍子胥渡江之处,久废。⑧浪翁:指元结。其《自释》云:“后家瀼滨,乃自称浪士。”⑨抔(pou)饮:以双手捧之而饮。樽罍:喝酒用的器皿。元结退居武昌樊水边郎亭山下时,曾作《抔樽铭》:“时俗浇狡,日益伪薄。谁能抔饮,其守淳朴?”⑩嗣:继承。(11)妙语:指元结的铭文。山隈:山之弯曲处。(12)好事:爱管闲事的人。(13)“当时”两句:前面是回忆昔日之游,以下两句写今日与邓圣求会宿翰林院的情景。⒁夜直:在官署内值夜班。⒂椽烛:像屋椽一样粗的蜡烛。⒃“山人”句:指隐士已逝。用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句:“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猨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