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碑
(清)黄宝鉴
谁从崖畔写真形①,篆籀书成勒鼎铭②。
疑说武侯宣秘笈③,应教钝汉仿图经④。
【题解】
红岩碑在关岭县南10公里龙爪树(地名)后的晒甲山上。山顶之赭色巉岩,壁立如削。偏北平整处,有形如古文字者,非镌非刻,非阳非阴,如用铁红色书于浅红岩面,称“红岩碑”。其字不成行,排列不整,错落参差,大小不一,共有19字。大者1米见方,小者10厘米。若篆若隶,古朴浑厚。最早记载为明嘉靖间邵元善《红岩》诗,清中叶以后引起学者注意,纷纷考证,有说为禹迹,有说为殷高纪功,又有说是诸葛亮图谱、苗文古书等,也有人认为非人工所为,乃自然生成之石花,迄今尚无定论,被称之为“南中第一奇迹”。此诗即描写红岩碑之奇特。
【作者】
黄宝鉴,清人,生平未详。
【注释】
①真形,真迹。②篆籀(zhou):古代的两种文体,即小篆和大篆。勒:雕刻。鼎铭:刻在鼎上的铭文。③武侯:诸葛亮。传说诸葛亮领兵南征曾于此山晒甲,故山名晒甲山。有人因此说红岩碑为诸葛亮图谱,故此言“宣秘笈”。④此句说或许是有人仿古图经所作。图经,一种于文字外并附有插图的书籍,古代多指地理志一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