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7-04 可可诗词网-祖咏 https://www.kekeshici.com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题解】
本诗是祖咏应试时所作。本来应该按照规定写成五言六韵的律体,但他却作了这四句就交了卷。有人问他何故,他说意已尽。由此可见这首诗的凝练了。作者祖咏,盛唐诗人,开元进士,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
 
【全诗】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省长安区南。②林表:林梢。 霁(ji)色:雪后映射出来的晴光。
 
 
【鉴赏】
  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本诗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丰,用词妥贴、传神。
 
  首句写遥望所见。因是遥望,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而且,惟其“阴”,才有“积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次句,是上句的具体内容。“浮”字下得十分生动。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第三句,写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是对上句内容的补充。这里“明”字下得好,“霁”字更有特色。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霁”字写得客观真实,写出夕阳西下之时,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总括全诗结构,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引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如此收结,干净利落,含义深长,让人赞叹不已。
 
【赏析】
 
     清人王士祯认为,历代诗人写雪很多,好的不过几家,而这几家中,好的又不过几首乃至几句。他举出:陶渊明“倾耳希无声, 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 一篇, 右丞“酒空深巷静,积素广廷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 , 认为它们才够得上“最佳”的标准。(见《渔洋诗话》卷上)被王士祯提到的 ‘终南阴岭秀’ 一篇, 即祖咏为左试而作的《终南望余雪》。
 
  终南山是秦岭主峰之一 ,在长安南面, 山形高峻, 气势雄伟,故当日作者的好友王维曾以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描写之, 作者此诗也写终南山, 但主要是表现雪后终南的秀丽风姿。全诗只二 十个字,描摹风景却十分精切、生动。第一句, 用“阴岭”两字言从北面看山,因是山的北面,阳光不到,故积雪未化;而一个“秀”字将雪后终南的秀丽景致突现了出来。虽只一个字, 较之李白“秀色难为名, 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 天际自卷舒”(《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显得精切而余味无穷。第二句是写终南之高,故远望山上积雪如浮云端, 同时道出积雪之厚。至此,终南望雪之义写尽,底下两句着力写一“余”字。为了精切地写出这一抽象的, 极难把握的 “余”字, 作者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景物, 以求唤起人们的联想。试看新雪初停, 天色开霁,树林的冰枝上闪烁着向晚的日晖;而城里的暮寒在这日晖中变得更凛冽了。冬天,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即一阵寒风过后有一阵新暖, 一场大雪过后有一阵新寒,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把“余”字间接地传达了出来,可谓熨贴生动,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翦刻省净, 用思尤苦”的创作特点 (殷璠《河岳英灵集》)。
 
  据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当日作者以此四句诗应试,使考官好生奇怪, 因唐应试诗规定作五言六韵和五言八韵的排律,对此,作者以“意尽”作答, 今看其诗果如此, 由此意义上说, 作者还是一位能以艺术创作规律为准, 敢于突破框限自出乎眼的有识之士。
 
【鉴赏要点】
[1]名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2]语言简洁,言简意丰。[3]用词巧妙、传神。[4]写景抒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