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腊前梅
韩淲
小春时候腊前梅,还知道、为谁开。应绕百千回,夜色转、参横斗魁。十分孤静,替伊愁绝,片月共徘徊。一阵暗香来,便觉得、诗情有涯。
宋人咏梅枝艺纷呈,都力求使笔下捕捉的意象生动俊美,新人耳目。韩氏这首《太常引》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它能改变一般文人描写梅花的惯用手法,不去雕花琢叶,作穷形极相的刻画,而是大胆地从虚处着想,遗貌写神,在疏线轻勾梅花情累的笔墨中隐然流露了对梅的珍惜和钟爱。词的发端交代了梅花降临人间的时节,即岁暮年根、冬阑春还、天气尚寒的腊月。可是它不畏冰天雪地的环境,为着知己,绽苞吐蕊,喜展笑颜。于是,诗人联想到与梅相逢委实不易,而梅生命的孕育就更需要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词中“应绕百千回,夜色转、参横斗魁”,指出了梅的问世既须经历季节嬗变、岁月推移、斗转参横的时间演进,又要经受风吹雨打、霜雪洗礼及寒暑的磨砺。应该说明,诗人愈是强调腊梅有情、花开不易,就愈是在暗示读者抒情主人公是何等地赏爱梅、渴望见到秀雅纯洁的梅花呵。进言之,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体贴梅、理解梅的情怀。
接续上片文意,换头转笔说梅“十分孤静,替伊愁绝,片月共徘徊。”娇洁的梅花迎风斗寒,于百花之先傲然独放、默默遗香。那娴静的举止、孤高的性格、脱俗的雅怀,只有净空朗月才配与之结为伙伴,月的清光、花的玉色才能两相辉映。然而,在人间又有谁能真正地认识梅花的可贵品德、天然的美质呢?这里,在略加点染梅花情态的话语之间深藏着一种怜惜之意。诗人月夜探梅,浮想联翩,心底潜流着难言的滋味。忽然,“一阵暗香来,便觉得、诗情有涯”。诗情,诗人的感情,亦可理解为创作灵感。涯,边际,意指“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运思,一下子有了着落,达到了“因枝振叶,沿波讨源”的程度。此处,以梅花的幽香勾动,引发诗人心灵的飞升,原来萦绕在心头的深情远思显得明确了,可以乘一时的兴会把它表达出来。
这首词表意的方法多从虚处用笔,以致形成了深蕴的特点,比较符合沈祥龙《论词随笔》里提出的主张:“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不过,咏物之作欲想收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并非容易。因为其妙处不在将形体状貌、色泽味道描绘得如何的逼真似肖,而是看借物寓情的本领,正象描写人物,要求用简单的行为动作揭示深层的精神风貌那样的棘手。人物画大师顾恺之曾感叹过,画人“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可知,这首《太常引》的表现技巧,在创作艺术上有着一定的探索意义。从词作中我们能领悟到,诗人是在月辉中赏梅的,可是月下花的疏枝倩影、静夜的安谧清寒的气氛却未涉一笔。词篇点题之后,竟以朋侣的身份,曲说久盼梅花的心情和种种感受,在高洁的寒梅身上寄托诗人的清高孤寂之感和鄙弃尘俗之念。这种咏梅的角度的确有独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