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宿太原寒甚》 - 明·于谦

2019-05-11 可可诗词网-哲理寓言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清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身当国难,他挺身而出,率军击退来犯的外敌,建立了不朽功勋。但在“夺门之变”中,却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于谦的悲剧命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但和他的性格也不无关系。于谦志存兼济,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坚强的斗争意志,这种人格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充分的表现。他少年时所作的七绝《石灰吟》,就已初露端倪:“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对社会和人生的清醒冷静的认识,对理想人格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追求,通过对石灰的吟咏形象地表露了出来,率真而又成熟,并非仅仅是少年意气。入仕以后,不管道路多么坎坷,他仍不改素志。于谦以功业自许,并不于吟咏求工,但无论是纪行、写景、咏物,都自师心源,时时可以看到思想的火花和对事物的真切独到的感受。这首《除夜宿太原寒甚》正是如此:由旅行中对气候的生理感受,生发出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思考。

首二句“寄语天涯客,清寒底用愁”紧承题中“寒甚”二字,逆折而出,这样既省却了对寒意的具体交待,使诗篇更加凝炼,又空中着笔,起落无迹,姿态飞动。“天涯客”或指与诗人同行之人,但也不妨理解为诗人自指,“底用”即“何用”。隆冬腊月的北国之夜,冷风凛冽,诗人蜷缩一隅,拥炉而坐,但仍能感到阵阵袭来的寒意。无可抵御的严寒,本该增添客居的冷寂,加重旅思的愁闷。不料诗人却用轻快的语气说道:“这寒冷有什么可愁的?”一句反诘,引而不发,逗起读者的极大兴趣。接下来“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则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原来,诗人的肌肤受到严寒的侵袭,他的心却是火热的。在瑟瑟寒风中,他知道了春天的讯息。无论怎样的严寒,都无法抗拒时序更替的自然规律,和煦的春风必将融冰化雪,给大地带来温暖和生机。何况,春天的脚步声已离得那么近(题中“除夜”即除夕之夜),也许就随着明朝东升的旭日来拥抱我们了。因此,这严寒肆虐不了多久,又何愁之有?

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起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两句诗因富含哲理而被世人推崇备至。于谦创作这首诗虽不一定有隐喻或象征的意旨,但由于诗人将自己的精神人格投入其中,使这首诗突破题材的局限,而带有一种启人心智、令人振奋的意蕴。这里的“清寒”、“春风”即是写实,又不仅仅是写实。这里的自然环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某种人生境况和社会现象,在人生和社会中,危机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胜利永远属于那些蔑视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强者。诗中作者身处逆境而不气馁,傲雪斗霜,乐观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读之兴起。自然贴切而富有理趣,正是这首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