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其十九)》 - 魏·阮籍
[魏]阮籍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蚩。
史载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本传)这首诗正以高度概括而形象的语言集中反映了阮籍由“本有济世志”到“不与世事”的重大思想转变。
诗的前四句,是追忆少年时代“本有济世志”。书,指《尚书》。诗,指《诗经》。“书诗”合称,概括了儒家的经典。诗人从小就酷爱儒学,希冀将来能成为一个儒者。三、四两句,更具体地说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追求的目标。“被褐”句,语出《老子》(第七十章)“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本指圣人身披布衣,胸怀高尚,这里用来表示儒家安贫乐道的志向、情操。褐,麻布衣服。珠玉,比喻道德高尚。诗人少年时以颜回、闵子骞为效法的榜样。颜、闵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安贫乐道的典型人物。诗人崇尚诗书,效法颜、闵,表现了少年时代对儒学的信仰。
但是,少年时代的理想在后来却化为泡影,颜回、闵子骞没有做成,却把羡门子引为同调。诗的最后两句就是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羡门子,传说是古代仙人,秦始皇曾使燕人卢生去寻求。阮籍并非相信神仙,这里只是托言游仙,意谓懂得了羡门子之流所以要超脱人世的原因。噭噭,同“叫叫”,大喊大叫,表现了诗人因苦闷而狂放的痛苦情态。自蚩,自我嗤笑。他笑自己什么呢?是少年时代不着边际的幻求,还是老来消极出世的人生?其实,二者兼有。
诗人的思想为什么会由儒到玄,由积极到消极?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的。魏末正始年间(公元3世纪40年代),司马懿父子为了篡位,杀害曹氏家室,并屠戮一切倾向曹氏集团的文人。在这种险恶形势下,阮籍不得不采取了谨慎避祸的态度,“弃经典而尚老庄”,成为当时著名的不拘礼法的人物。诗的“开轩临四野”以下六句,就是说明诗人思想转变的契机。
诗人开窗四望,看到了什么呢?一片凄惨的景象横贯眼前,高高低低的山冈上布满了坟墓。诗人敬仰的先世的贤哲,还有钦慕的当时的名士,统统都变成了枯骨!由此,诗人从心底发出了“万代同一时”的深沉慨叹。面对死亡,有人会感到时光短促,而奋发努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效益;也有人会觉得人生如梦,而颓废消沉,陷入悲观主义境地。处于社会动荡、玄学兴盛时代的阮籍,走了后一条路。“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就是他虚无主义思想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通过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少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豪情,和老大后消极颓废的思想,使我们对阮籍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是一首内容和艺术结合得较好的诗篇。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唐·杜甫
[2019-05-11]
-
《乌生》 - 汉· 《乐府》
[2019-05-11]
-
《九月八日》 - 唐·司空图
[2019-05-11]
-
《乞食》 - 晋陶渊明
[2019-05-11]
-
《书能误人》 - 明·李贽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