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建康、南京)

金陵是古代山水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其地位与中原地区洛阳、长安相当;而且,在江南几个最重要的城市中,如扬州、润州(镇江)、苏州、湖州、杭州等,它的地位也最重要。原因,一是位于长江边,为交通要道;二是区域内既有众山环列,又有开阔平原,平原上又有重要河流——秦淮河——通航;三是建都时间久,它是先秦楚国古城,三国时吴国,东晋、南朝时宋、齐、梁、陈国都,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在金陵地区的建都活动中,历代国君及其谋臣们曾对这一地区的山川地形做过深入调查、勘察。如三国时刘备部下诸葛亮到东吴出访,也勘察了金陵自然形势,总结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认为是建都的上好之地。

 

注:城外就是玄武湖。

金陵建城活动,据考证,最早在西部,以后向东逐步发展。

从历史遗留下来描写城市风貌最具影响的一些诗歌来看,山水文化重点区域是城西长江边石头山、城南秦淮河、城东北玄武湖和钟山。

最著名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其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说的是在城西南城墙凤凰台上看到的山、水、城融为一体的郊野景色。秦淮河夫子庙周围,是金陵繁华地区,河上船只众多,水上交通繁忙,沿河有很多旅馆、酒楼、茶肆,杜牧《泊秦淮》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最忠实、生动地记录了秦淮河上商业娱乐情景。关于玄武湖与钟山的诗歌,其中广为传唱的是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即是玄武湖边一段城墙,眺望钟山,是南京山、水、城一体的最佳结合处(图6-55)。

我们现在见到的南京城,是明代构筑的。洪武二年(1369年),动工修筑用了20年才竣工。城周长为37km,高14—17m,墙基宽14.5m,顶部宽4—10m。有13个城门,各有为数不等的瓮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又建外城,周120华里,土筑城墙,共开16门,雨花台、钟山、幕府山等都包围在内,连绵环绕,形势宏伟。

金陵地区城市布局,从三国东吴到明代,走过了一段与周围山水自然环境相适应的长期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最终形成的山、水、城相协调的城市风貌,是历代对这个地区地貌特征研究分析的结果。地形是长江边被一些小山头分割的小平原。东钟山,北幕府山,西南三山,南聚宝山[现在名为雨花台(图6-56)],中间还有孤立小山——狮子山、龙广山、小九华山、鼓楼小山、石头山,形势险要。平原南有内外秦淮河;小九华山北有大湖泊玄武湖,古代与长江连通。经长期勘查研究,大约在南朝,已形成在玄武湖南,聚宝山北,钟山西到长江边建都的格局。意图背靠玄武湖,南望聚宝山,东依钟山,西临长江。重点将宫殿区放在玄武湖、九华山南——平原的最好位置。它地势比较高,外有玄武湖大片水面,利于防御;长江边有狮子山、石头山,居高临下,利于保卫。南秦淮河一带,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展很快,居民集聚多,形成商业繁华地区。所以整个城市布局与周围山水协调,在城内各处可以看到钟山、幕府山、三山等山峰,近处可看到长江、玄武湖,特别在九华山和秦淮河边城墙上眺望,风景壮丽,不少诗歌就是描写这两处地方的。

 

注:雨花台原来是古代城市规划南面轴线上的一座山岗。

金陵城市布局深刻反映了古代山水文化在利用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但它的一个难点是与钟山的关系不好处理。钟山山体高大,东西方向很长,与龙广山基本相连。龙广山前,原是一片沼泽地,明建都时,因为九华山前宫殿区已被居民、地方官署占据,故不得不把宫殿区向东移,建在龙广山前,重心偏移。常受水患,且容易受到来自外部钟山山上的军事威胁,所以规划不是很成功。后来,又建了外城,将钟山也包括在城内,可是这个城大而无当,也不利于防御。总之,当初由南朝建立的都城布局,才是这个地区唯一优秀的城市规划(图6-57,图6-58)。

 

注:东西向的轴,由山岗组成,起自西部滨江的石头山,经鼓楼小山、北极阁山、小九华山(亦称覆舟山)、龙广山(亦称富贵山)到东郊的钟山。南北向主轴,由湖(玄武湖)、山(小九华山)、宫殿(南朝为主)、城门(聚宝门)、山(聚宝山)组成,副轴由位于龙广山之前的明代宫城组成。城市的北部屏障是江边的幕府山与狮子山,南部的对景山(亦称案山)是聚宝山。西南方向的白鹭洲和三山,是城市佳景所在,西南城墙上建有凤凰台。城内佳景是城南秦淮河两岸。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07-1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zhoubian/lishi/3411.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