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茶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序跋 https://www.kekeshici.com

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 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 两侧设有栏干,载满乘客, 在云海里驰行。我随着队伍上去的时候,随手领到一个对号入座的牌子, 可是牌上的字码几经擦改,看不清楚了。我按着模糊的号码前后找去:一处是教师座,都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作家座,也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翻译者的座,标着英、法、德、日、西等国名,我找了几处,都没有我的位子。传送带上有好多穿灰色制服的管事员。一个管事员就来问我是不是“尾巴”上的, “尾巴”上没有定座。可是我手里却拿着个座牌呢。他要去查对簿子。另一个管事员说,算了,一会儿就到了。他们在传送带的横侧放下一只凳子,请我坐下。

我找座的时候碰到些熟人,可是正忙着对号,传送带又不停的运转,行动不便,没来得及交谈。我坐定了才看到四周秩序井然,不敢再乱跑找人。往前看去, 只见灰蒙蒙一片昏黑。后面云雾里隐隐半轮红日,好像刚从东方升起,又好像正向西方下沉,可是升又不升,落也不落,老是昏腾腾一团红晕。管事员对着手拿的扩音器只顾喊“往前看!往前看!”他们大多凭栏站在传送带两侧。

我悄悄向近旁一个穿灰制服的请教:我们是在什么地方。他笑说:“老太太翻了一个大跟斗,还没醒呢!这是西方路上。”他向后指点说:“那边是红尘世界,咱们正往西去。”说罢也喊“往前看!往前看!”因为好些乘客频频回头, 频频拭泪。

我又问:“咱们是往哪儿去呀?”

他不理睬, 只用扩音器向乘客广播: “乘客们做好准备, 前一站是孟婆店;孟婆店快到了,请做好准备!”

前前后后传来纷纷议论。“哦!上孟婆店喝茶去!”

“孟婆茶可喝不得呀!喝一杯,什么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嗐!喝它一杯孟婆茶, 一了百了!”

“我可不喝! 多大的浪费啊! 一杯茶冲掉了一辈子的经验, 一辈子不都是白活了?”

“你还想抱住你那套宝贵的经验,再活一辈子吗?”

“反正我不喝!”

“反正也由不得你!”

管事员大概听惯这类议论。有一个就用扩音器耐心介绍孟婆店。“‘孟婆店’是习惯的名称,现在叫‘孟大姐茶楼’。孟大姐是最民主的,喝茶决不勉强。孟大姐茶楼是一座现代化大楼。楼下茶座只供清茶;清茶也许苦些。不爱喝清茶,可以上楼。楼上有各种茶:牛奶红茶,柠檬红茶,薄荷凉茶,玫瑰茄凉茶,应有尽有;还备有各色茶食,可以随意取用。哪位对过去一生有什么意见、什么问题、什么要求、什么建议,上楼去,可分别向各负责部门提出,一一登记。那儿还有电视室,指头一按,就能看自己过去的一辈子——各位不必顾虑, 电视室是隔离的, 不是公演。”

这话激起哄然笑声。

“平生不做亏心事,我的一生, 不妨公演。”这是豪言壮语。

“得有观众欣赏呀!除了你自己,还得有别人爱看啊!”这是个冷冷的声音。

扩音器里继续在讲解:

“茶楼不是娱乐场,看电视是请喝茶的意思。因为不等看完,就渴不及待,急着要喝茶了。”

我悄悄问近旁那个穿制服的:“为什么?”

他微微一笑说:“你自己瞧瞧去。”

我说,我喝清茶, 不上楼。

他诧怪说:“谁都上楼,看看热闹也好啊。”

“看完了可以再下楼喝茶吗?”

“不用,楼上现成有茶,清茶也有,上去就不再下楼了——只上,不下。”

我忙问:“上楼往哪儿去?不上楼又哪儿去?”

他鼻子里哼了一声说: “我只随着这道带子转, 不知到哪里去。你不上楼,得早做准备。楼下只停一忽儿,错过就上楼了。”

“准备什么?”

“得轻装, 不准夹带私货。”

我前后扫了一眼说:“谁还带行李吗?”

他说: “行李当然带不了, 可是, 身上、头里、心里、肚里都不准夹带私货。上楼去的呢,提意见啊,提问题啊,提要求啊,提完了,撩不开的也都撩下了。你是想不上楼去呀。”

我笑说:“喝一杯清茶, 不都化了吗?”

他说:“这儿的茶, 只管忘记, 不管化。上楼的不用检查。楼下,喝完茶就离站了,夹带着私货过不了关。”

他话犹未了, 传送带已开进孟婆店。楼下阴沉沉、冷清清;楼上却灯光明亮,热闹非常。那道传送带好像就要往上开去。我赶忙跨出栏干,往下就跳。只觉头重脚轻, 一跳,头落在枕上,睁眼一看,原来安然躺在床上,耳朵里还能听到“夹带私货过不了关”。

好吧,我夹带着好些私货呢,得及早清理。



1983年10月底

(《将饮茶》, 三联书店,1987年版。)



赏析 以上是杨绛先生为自己的散文集《将饮茶》写的序言。孟婆茶,也称孟婆汤,“俗传人死后,须食孟婆汤以迷其心。故临死时, 口衔银锭之外,并用甘露叶做成一菱附入,手中又放茶叶一包。以为死去有此两物,似可不食孟婆汤,并有杜撰佛经曰:‘手中自有甘露叶, 口渴还有水红菱’。此两句于置放时,家属喃喃念尔。”杨绛先生在这个民俗传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描绘出一幅极富象征意味的人生图景:人生的“梦”,无论过去的“梦”,现在的“梦”,还是未来的“梦”,喝一杯“孟婆茶” (梦破茶)就“一了百了”, “什么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并且无论什么人,无论你想不想喝,爱不爱喝,都“由不得你”。因为“夹带着私货过不了关”。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戏说在将饮“孟婆茶”之前,及早清理身上、头里、心里、肚里夹带的“私货”,即把自己的思想和经历记述下来。她说:“我自己觉得年纪老了;有些事,除了我们俩,没有别人知道。我要乘我们夫妇都健在,一一记下。”钱钟书先生写《管锥编》是要与生命赛跑,杨先生写《将饮茶》也表现出同样的思想和情怀。在本书的后记《隐身衣》一文中,杨先生把社会比作蛇阱(Snake pit)。阱里压压挤挤的蛇都拼命钻挤着探出身子,想“出人头地”。而钱先生、杨先生却羡慕一件不为世人所注意的卑微的“隐身衣”,愿在一种常人的宁静的生活中尽快地把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与经验记录下来,留与后人。这就是作者写此书的想法或动机。这也说明了本书的内容特点,即记述自己或亲人的经历和事迹。

本文在艺术上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通篇使用了象征的手法。看上去写的都是荒诞不经的梦境,作者自称是“胡思乱想”,而人们从这种“胡思乱想”的梦境中却可以体会出生活的意味和哲理,体会出作者的心胸和精神境界。例如,杨先生在创作和翻译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梦中的车上,她却说在“教师座”、“作家座”、“翻译座”上都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显示出她谦虚的胸怀。在“西去”的路上,“好些乘客频频回头,频频拭泪”。而作者却在冷眼旁观着一些人的豪言壮语和冷言冷语。对那些“撩不开的”事,只想“喝一杯清茶”统统“化了”。作者对人生的清醒的认识和达观的态度也表现得清清楚楚。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