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序

2019-05-14 可可诗词网-序跋 https://www.kekeshici.com

陆羽《茶经》家书一卷,毕氏、王氏书三卷,张氏书四卷, 内外书十有一卷。其文繁简不同,王毕氏书繁杂,意其旧文。张氏书简明,与家书合而多脱误。家书近古,可考正。自七之事②其下亡, 乃合三书以成之, 录为二卷,藏于家。

夫茶之著书, 自羽始;其用于世, 亦自羽始, 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 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 又有功于人者也, 可谓智矣。经曰:“茶之否臧, 存之口诀。”则书之所载, 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 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共有得者乎?昔先王因人而教, 因欲而治, 凡有益于人者, 皆不废也。世人之说, 曰先王、诗书道德而已。此乃世外执方之论,枯槁自守之行, 不如群天下而居也。史称, 羽持具饮李季卿,季卿不为宾主, 又著论以毁之。夫艺者, 君子有之, 德成而后及,所以同于民也。不务本而趋末, 故艺成而下也, 学者慎之。

(“四部备要”本《后山集》)

注释 ①陆羽——唐人,字鸿渐,名疾,字季疵, 号桑苧翁、竟陵子、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精于茶道,著有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唐陆羽撰,分三卷十节。我国最早的茶书。②七之事——《茶经》下卷第三节名为“七之事”,叙述有关茶的故事。③邑里——乡里。④戎夷、蛮狄——戎、夷,古民族名,蛮、狄,旧时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⑤宾祀——祭祀。燕享,亦作宴飨、宴享, 古代帝王饮宴群臣。⑥“此乃”二句——是说这是一种迂腐陈旧、教条保守的论调。执方,按常规办事。枯槁,枯绝,无生命力。自守,执意坚守操行。⑦“史称”三句——《新唐书·陆羽传》:“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赏析 为人作书序,若只是就事论事,就书论书, 为作序而作序,流于一般的颂扬捧场,便浅近乏味。陈师道此序褒奖陆羽,推许《茶经》,但他又由茶艺推而广之,论及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自然不同于浮泛之论。

陈师道认为,道德是艺术的根本,没有道德作根基的艺术谈不上“用于世”,“同于民”,只是低下的技艺而已,他警戒学者要使艺成,先要修德,切勿舍本而逐末。陆羽所创的茶艺就是道德与技艺的完美结合。

陆羽以其《茶经》被誉为“茶圣”。从现存史料看,陆羽是一位人品高洁、学识广博的艺术家。他为人重义讲信,不慕权贵。《新唐书·陆羽传》载:“(羽)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孟郊曾作诗赞云:“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正是由于陆羽一生无心仕宦,待人诚信,品德高尚,所以有许多与之品性相投的高人贤士同他交好。像僧人皎然,道姑李治,书法家颜真卿,诗人孟郊、耿蔊、张志和等都是陆羽的至交密友。与这些僧侣、道士、诗人、学者、艺术家的交往,使陆羽深受儒、道、佛思想的影响,再加上陆羽长于佛门,又做过优伶,研习过孔孟之道,本人多才多艺,使他在许多学科,诸如文学、哲学、书法、建筑、自然、地理、植物学等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他还把诸家思想与文化有机地融入茶理之中。如茶人的清静、平和、无私就来自道家思想,茶人们吸取这种精神多尚俭朴,以茶待客就是以简约自持。陆羽自己就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

在诸家思想中,儒家思想在茶道中占据主体地位,陆羽所创茶艺,无论是形式还是器物都体现了儒家中庸、和谐、仁爱的道德精神。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就写道,饮茶之人需是“精行俭德之人”。“六之饮”中讲茶不是用来“救渴”抑或是“蠲忧忿”的,而是用来“荡昏昧”的。有德有行之人,烹茶品茗,涤除昏昧,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世界,进入儒家中庸思想所要求的清醒、理智、不偏不倚的境界。至于以茶会友,本身就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在饮茶中评论时世,沟通思想,增进友谊,正合儒家仁礼之道。饮茶成了修身、养廉、雅志的方式。

制茶、烹茶、品茶,在陆羽及其他优秀的茶人看来,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艺,则是一种优美的艺术活动,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讲究茶要清香纯净,水要清澈甘甜,器要优雅精致,调制要技艺优良,敬茶要温文尔雅,品茶要慢啜细饮。这种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执着追求单是从《茶经》对煮茶之水的描写就可见一斑:“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如果没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没有执着于艺术的精神,是很难领略到茶汤之中所孕育的玄妙与美丽的。

鲁迅曾说:“饮茶是一门学问,有功夫、茶感的人,才能真正品尝到、享受到高尚的茶风与意蕴。”人有德,茶亦有德, 人德高尚才能体味茶的纯香之美、正气之德。陆羽的《茶经》融道德于艺术,于精致的艺术中显示高尚的道德,他的艺术才有生命力,才能“用于世”, “同于民”。因此,陈师道在序中介绍陆羽的贡献时赞其“有功于茶者也”, “亦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这个判断既客观且公允。《新唐书·陆羽传》: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汤突间,祀为茶神……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陆羽著《茶经》后,饮茶成为风尚,使茶市随之兴隆,其他茶书也相继问世,茶艺也日臻完备。可见《茶经》的问世,对中国茶业、茶学、茶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取仕用人制度强化了文人士大夫对政治的依赖性。同时,也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在宋代文人中由外在的礼仪教化内化为对道德的自觉,他们把对政治、对道德节操的关注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宋代文人喜好谈道德讲义理。陈师道此序言茶艺讲道德,虽无新奇之处,但也抓住了艺术与道德关系中的普遍规律。就是艺术要以道德为根本,要有用于世。品茶如此,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融入参与者的思想感情。叶燮在《原诗·外篇》中说: “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语言艺术如此,茶艺亦然。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