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下》序
新诗, 它大踏步的朝前猛进。
许多人被撤在后面了。这些人,他们的生活、观念、情感,他们对于新诗的看法, 由于距离的日趋疏远而慢慢的凝固,从此他们放弃了新诗, 其实是新诗放弃了他们。
迎上来的是朝气蓬勃的青春。他们是多数的。他们的热情有如春汛;他们感觉新颖而尖锐;他们向前奔赴,率真又勇敢;希望从拉满的弓弦上射出去,带着耀眼的光芒,嗖嗖的响声。
眼前是这样一个时代,真和假,丑和美, 罪恶和正义, 自由和奴隶,对照得如此鲜明,如此强烈,彼此在批着对方的面颊,而斗争的红血不断的流,诗人,从而抉取了他们的爱憎和灵感。诗句,血一样的迸射了出来。在窒息的空气里,他们以自己的诗句呼吸,在悲痛的心境下,他们以自己的诗句哭泣;在扼抑的喉咙里,他们以自己的诗句怒吼;在生之斗争的战场上,他们以自己的诗句作战。这一切,全然是从生活达到诗, 又转而把诗投到更大的生活的海洋上去。
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一个诗人必须写哪一类的诗,必须用哪一种形式去写,像一个冬烘先生所要求于他弟子的那“八股”窗课;生活是广阔的,诗是多样的。只要他的诗句像冬天的炉火使人温暖;只要他的诗句像春风的和煦使人旺生;只要他的诗句像大海的潮汐,黎明的鸡声或早号,使人奋勇、鼓舞;只要他的诗句像放出去的一只信鸽寄托了善良、温暖, 向上的一颗真心……
为了以上种种,却不敢说符合了这种种,我们乃有了这个小小的诗丛。这12位作者,年龄、职业,各不相同, 而彼此大半陌生, 诗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希望它能够联系起更多的人。生活是多方面的,诗的风彩也就各异。一个人,让他照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去吧,照着自己的方式写诗去吧, 在个性被扭歪的地方,人和诗便不复存在了。
薄薄的本子,正像我们卑微的心愿。投出去的只这么一点点,希望收回来的却很多呢。
现在,让我把这《地层下》的作者作一个浅略的介绍:
苏金伞诗作的读者很多,而印象却只有一个:朴素。朴素的不仅是诗的外貌,而是贯彻了整个诗体的那个灵魂。作者虽不是地道农民,但至少他了解他们和他们站在一起。他的诗材大半取于农村, 他酷爱这受难的土地,土地上受难的农民,而支付出他们的热情和深憎,他的句子看上去很素净,没有斧凿的印痕,可是,味道却极醇,有点“土心”气, 然而这却并不是什么冲淡,反之,他的情感是颇为浓烈的。
1947年9月13日早于沪
(《地层下》, 创造社1947年10月初版)
赏析 《地层下》是苏金伞的第2部诗集, 由臧克家写序,并编入臧克家主编的《创造诗丛》。苏金伞(1906—1997),河南省睢县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诗集有:《无弦琴》、《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他的诗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诗风朴实、清新,为读者所喜爱。臧克家在这篇序中,以简明的哲理,丰富的想像,说明了生活与诗的关系,给读者以启迪。
生活是诗的惟一源泉。“从生活达到诗”,是作者创作的经验之谈,也是这篇序的“文眼”。诗人认为,懂得了生活,便懂得了诗,诗是从生活中浓缩出的精品。生活是客观存在的,虽是原始的、粗糙的,但它鲜活、生动、丰富。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大胆地对生活进行提炼、升华,使之成为自己诗歌的血肉和灵魂,那诗才“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时,作者还认为,“生活是多方面的,诗的风彩也就各异”。这自然是强调诗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反对“那‘八股’窗课”的弟子规对新诗的束缚,以使新诗在形式、内容、风格方面更为多样化。
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一个诗人作品的高下。有的诗人,用生命去驾驭、拥抱生活,用诗去揭示时代生活的本质,也就有了传世佳作;有的诗人在时代中沉沦,作品也只能是诗的垃圾。时代和生活也就这样严格地评判着诗人和他的作品。在“真和假,丑和美,罪恶和正义, 自由和奴隶,对照如此鲜明、如此强烈的时代,苏金伞用燃烧的心酷爱这受难的土地,土地上受难的农民,而支付出他们的热情和深憎”,这才为苏金伞由《地层下》走向乡土诗派的创作道路奠定了基础。为了记述苏金伞在诗作中所表现出的爱憎和灵感,也就有了臧克家这篇出自心底的小序。
-
《十六通家书》小引
[2019-05-14]
-
《华君武漫画1984—1985》序
[2019-05-14]
-
《华君武漫画选》自序
[2019-05-14]
-
《围城》序
[2019-05-14]
-
《天下郡国利病书》序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