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娴篆书对联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萧娴 (1902— ) ,字稚秋,号蜕阁,别号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协江苏分会顾问,南京市书协名誉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当代著名女书法家。
        萧娴父亲萧铁珊是南社社员,工诗文书法。她幼承家学,从父学书,以篆隶入手,后及楷行。师法“三石一盘” (“三石”即《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一盘”为《散氏盘》) ,书风格律高古,矫矫不群。她13岁时即能写丈二匹巨联,字大如斗,被誉为“粤海神童”。当时她临的《散氏盘》,七年后被辗转传到康有为手中,康赞叹不已,並在临本后题诗曰: “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浑苍深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对她赞许备至。此后,萧娴随父拜竭康有为,並入室受业达三年之久,书艺大进。自此她遵循师法,继承康南海衣钵。萧娴的行楷榜书,撇捺长舒,气势磅礴,书风极类康体; 然浑厚奔放,似又非乃师能尽牢笼。1981年,在她的个人书展上有丈二匹横幅“江山多娇”四字擘窠书,势如山倒,力能扛鼎,观者无不为之气慑。在当今书坛上,八十老人能写如此大字的为数不多,更何况是位女书家。
        除行楷书外,萧娴还擅长隶书。她40岁时写的《石门颂》临本,已影印出版。她用篆书笔法来写隶书,笔力刚挺,风格迥异。林散之赞曰:“能从笔法追刀法,圆转自如出性灵。我亦喜临汉隶字,未能如此见精神。”高二适也说: “卅年老笔纷披在,真见摩崖汉隶超。”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萧娴晚年的隶书作品又完成了由刚入柔,由瘦入肥,由动入静的演变过程,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
        这里选刊的篆书对联“草榻心闲麻缕逢春自然暖,白盆饭饱菜根放箸有余香”。是她1979年77岁时写的作品,款上署有“己未冬至后三日,砚有余墨,雨窗遣兴示俞律”。俞律系李可染之婿,作家、诗人,是萧老家的常客。此联得《石鼓文》之神髓,笔致老辣,圆浑遒劲。运笔中锋,笔画涩动,产生“无一粟米不曲”的“屋漏痕”的效果,一如青铜器上被剥蚀的铭文,显得既苍老古朴,又自然而富变幻。此作结体注意疏密大小,欹正参差,具外静内动的势态。此篆书对联系“砚有余墨”、信手而得的不经意之作,与联句的安贫乐道及她本人的淡泊名利的心胸暗相吻合,故能于作品中洋溢出一种萧逸恬静、淳厚古穆的神韵,这也是书家的追求的“不求工而自工”的意境。这一境界是作者的品格、学养及功力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求似,执持寻逐而能得到的。有些年青人,为了取得“老辣”的效果,往往故意把笔画写得抖动、扭曲,其结果必然造作、俗气,自欺欺人。这一点我们在欣赏这副篆联时可以领悟出来。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