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行书苏诗屏
《行书苏诗屏》写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诗》四屏,作于同治四年 (1865) 季秋,时年67岁,属于他后期的代表作。何绍基善诗,论诗推崇宋代苏轼和黄庭坚,是晚清宋诗派作家之一。
何绍基行书得力于颜真卿《争座位》、《裴将军诗》和李邕《麓山寺碑》,兼取刘墉笔法; 追求的是北碑凌厉宕逸的趣味。他自称“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书林藻鉴》) 说明他并不蹈袭二王旧轨; 虽然崇碑,却也不走邓石如、包世臣的老路。而是自出机杼,另辟蹊径。此作章法布白,字字独立,不相引带,大小相杂,参差错落,犹星斗之列河汉,自然成文。运笔回腕高悬,肆意挥洒,轻重缓急,全凭腰背控纵,如天马行空,飞动跳越,跌宕多姿,虽点画狼藉,却无一懈笔;其线条横鳞竖勒,裹锋颤笔,秾纤间出,方圆交错; 转折提笔,又宛如屈铁枯藤,神龙变化,不可捉摸。而墨色多浓,颇觉厚重,干渴之笔,尤见神采。何绍基这一时期的行书多参以篆隶笔意,纯以神行,乍看起来,劲险欹侧,似出绳墨之外,其实腕平锋正,不失规矩。前人评其书云: “行体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 (《清稗类钞》)全诗700余字,信手挥运,意态天真,神融笔畅,气势流贯。 诚为晚年通会之作。 向蘂云: “世称邓石如集碑学之大成,而于三代篆籀或未之逮; 蝯叟通篆籀于各体,遂开光宣以来书派。” (《书林藻鉴》) 堪称笃论。
何绍基行书得力于颜真卿《争座位》、《裴将军诗》和李邕《麓山寺碑》,兼取刘墉笔法; 追求的是北碑凌厉宕逸的趣味。他自称“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书林藻鉴》) 说明他并不蹈袭二王旧轨; 虽然崇碑,却也不走邓石如、包世臣的老路。而是自出机杼,另辟蹊径。此作章法布白,字字独立,不相引带,大小相杂,参差错落,犹星斗之列河汉,自然成文。运笔回腕高悬,肆意挥洒,轻重缓急,全凭腰背控纵,如天马行空,飞动跳越,跌宕多姿,虽点画狼藉,却无一懈笔;其线条横鳞竖勒,裹锋颤笔,秾纤间出,方圆交错; 转折提笔,又宛如屈铁枯藤,神龙变化,不可捉摸。而墨色多浓,颇觉厚重,干渴之笔,尤见神采。何绍基这一时期的行书多参以篆隶笔意,纯以神行,乍看起来,劲险欹侧,似出绳墨之外,其实腕平锋正,不失规矩。前人评其书云: “行体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 (《清稗类钞》)全诗700余字,信手挥运,意态天真,神融笔畅,气势流贯。 诚为晚年通会之作。 向蘂云: “世称邓石如集碑学之大成,而于三代篆籀或未之逮; 蝯叟通篆籀于各体,遂开光宣以来书派。” (《书林藻鉴》) 堪称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