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沂孙篆书长联
杨沂孙(1813—1881),字子与,号咏春,晚年自号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官至凤阳知府。沂孙少学于李兆洛,与受篆隶,以篆书名天下。居恒写小篆,间以古籀、金文,世人多不能识。其篆书体态平和,而筋骨棱立,笔意熔《石鼓》、金文于一炉。著有《管子今编》、《庄子正读》、《文字解说问讹》、《在昔篇》、《观濠居士集》等。
这幅《篆书长联》,为杨氏64岁时所作,结字茂密,玉箸对称,左右均匀。笔线严实,无少松懈,每于收锋时将笔轻提运行,使锋尖笔笔收住。尤讲究当黑计白,故空隙处反见精密。吴昌硕中年从濠叟学篆,故所书《诗·秦风·小戎》屏,歇脚收锋全用杨沂孙法。昌硕篆书身长以取势,势险而习气随之以出; 杨氏篆书体方而含韵,韵雅故知音随之而寡。
杨沂孙师事武进李申耆,申耆与邓石如子传密相善,故他亦与邓传密善。传密卒后,杨氏搜集邓石如遗作篆印,编成《完白山人印谱》,并撰完白山人传,以小楷书于篇首。他的小楷,韵味高古,非篆非隶,亦篆亦隶,萧散流丽,变幻莫名。高古如两汉“简牍”,疏朗若《西狭颂》,淳厚如《谷朗碑》。笔断意连,左右映带,真如天女散花,飘舞不可名状。杨沂孙以篆书名天下,殊不知其小楷高逸之处,更在篆书之上。
这幅《篆书长联》,为杨氏64岁时所作,结字茂密,玉箸对称,左右均匀。笔线严实,无少松懈,每于收锋时将笔轻提运行,使锋尖笔笔收住。尤讲究当黑计白,故空隙处反见精密。吴昌硕中年从濠叟学篆,故所书《诗·秦风·小戎》屏,歇脚收锋全用杨沂孙法。昌硕篆书身长以取势,势险而习气随之以出; 杨氏篆书体方而含韵,韵雅故知音随之而寡。
杨沂孙师事武进李申耆,申耆与邓石如子传密相善,故他亦与邓传密善。传密卒后,杨氏搜集邓石如遗作篆印,编成《完白山人印谱》,并撰完白山人传,以小楷书于篇首。他的小楷,韵味高古,非篆非隶,亦篆亦隶,萧散流丽,变幻莫名。高古如两汉“简牍”,疏朗若《西狭颂》,淳厚如《谷朗碑》。笔断意连,左右映带,真如天女散花,飘舞不可名状。杨沂孙以篆书名天下,殊不知其小楷高逸之处,更在篆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