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行书册页六言诗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西)人。幼颖异,能文章,长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隐居昆山之阳,有草堂数椽。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屡奉诏征用,皆以病辞。工诗善文,《松江志》称: “虽短翰小词,皆极风致”。兼能绘事,又博闻强识,经史诸子以至稗官、佛道之书均有所研读。继儒书法享誉甚高,清秦祖永《桐阴论画》曰: “眉公书法在苏米之间”。明末朱祖垔《书史会要续编》云: “继儒书法苏长公(轼) ,故于苏书虽断简残碑,必极搜采,手自摹刻之,曰《晚香堂帖》。”有《眉公全集》行世。
这里选析的是洞庭东山吴氏所藏陈继儒淡红笺纸行书,文曰: “澹竹千个百个,啼莺一声两声,对局谦谦君子,逢花好好先生。”全幅行草正文为四行,落款“陈继儒”三字另起。由于作者深得书道妙旨,故虽信笔写来,却行距疏朗,布白匀整,字无雷同,变化有致。如“个”字有二,形虽同但前小后大; “声”字亦有二,形相异而前略草后稍工。节奏时而婉畅,如“好好先”三字相连,时而顿缓,如“生”字顿笔截住,“君子”两字顿挫。故幅式虽小,字数虽少,却有“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的情致,十分耐人寻味。
这幅作品用墨枯润相间,浓淡得宜,恰切地表现了作者挥毫运腕时的心迹,也体现了明代行书对墨法的变革 (以浓淡入书) 。整幅墨法由浓而淡,显示的节奏如下: 起首“澹竹”两字到“个”,“啼莺”到“声”,“对局”到“子”,“逢花”到“好”。墨痕浓淡的节奏和书写疾徐的节奏时而相合,时而分离,如“生”字与“君子”二字都是顿挫写出,但“生”字色淡,“君子” 墨重。“逢花”与“君子”二字墨色同重,但“逢花”为酣墨,“君子”为稍枯之墨。由于上述原因,整幅字作便能在自然之中显得潇洒,脱俗之后富有才情,和诗意表达的闲情逸致相映成趣。
这里选析的是洞庭东山吴氏所藏陈继儒淡红笺纸行书,文曰: “澹竹千个百个,啼莺一声两声,对局谦谦君子,逢花好好先生。”全幅行草正文为四行,落款“陈继儒”三字另起。由于作者深得书道妙旨,故虽信笔写来,却行距疏朗,布白匀整,字无雷同,变化有致。如“个”字有二,形虽同但前小后大; “声”字亦有二,形相异而前略草后稍工。节奏时而婉畅,如“好好先”三字相连,时而顿缓,如“生”字顿笔截住,“君子”两字顿挫。故幅式虽小,字数虽少,却有“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的情致,十分耐人寻味。
这幅作品用墨枯润相间,浓淡得宜,恰切地表现了作者挥毫运腕时的心迹,也体现了明代行书对墨法的变革 (以浓淡入书) 。整幅墨法由浓而淡,显示的节奏如下: 起首“澹竹”两字到“个”,“啼莺”到“声”,“对局”到“子”,“逢花”到“好”。墨痕浓淡的节奏和书写疾徐的节奏时而相合,时而分离,如“生”字与“君子”二字都是顿挫写出,但“生”字色淡,“君子” 墨重。“逢花”与“君子”二字墨色同重,但“逢花”为酣墨,“君子”为稍枯之墨。由于上述原因,整幅字作便能在自然之中显得潇洒,脱俗之后富有才情,和诗意表达的闲情逸致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