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不及入阁帖
虞集 (1272—1348),字伯生、伯玉, 号道园、 青城山樵, 世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人。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早年曾从草庐先生吴澄游。大德初年(1297)荐授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卒后谥文清。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传世。元文宗时,设置奎章阁,虞集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当时在奎章阁供职的还有鉴书博士柯九思、授经郎揭傒斯等。因此,元代内府收藏的书画上常可见到他们的题跋。
《不及入阁帖》计12行,因第三行起有“不及入阁”四字故得名,为虞集致柯九思的一帧信札。这封短札结束处所写“丹丘博士”即指柯九思。此帖开始部分即出现破锋,结尾部分则因笔中墨少而出现渴笔,故全篇在用墨上形成几个层次的变化。相比较而言,此帖天真率意,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虞集的题款大不相同。如在唐胡虔所作《汲水蕃部图》的题跋中,虞集的六行题画诗虽写得娴静、秀雅、端庄,但却因是在内府收藏作品上的题款,因此多少显得端庄有余,而生动不足。此幅信札显然没有这种约束。作者平时于古代法书中陶冶的情趣,在笔下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来。萧散的气息,简洁的用笔,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信札。其中一些词组,如“不及” 、“再拜”等,似乎是晋宋以来帖中通用的文字,它们的出现更增添了传统书法的色彩。
虞集这种接近晋宋人的娴熟笔法,当然使我们联想到同期的书家柯九思、揭傒斯,以及早一些的赵孟、 邓文原、鲜于枢等。 毋庸置言,虞集是这股崇尚六朝书风潮流中的一员,但若细细品味,虞集的这幅《不及入阁帖》中表现出的破锋、渴笔都有一种不经意的生拙之味,这却是此一时期其他书家书作中少见的。
明代书家莫是龙曾评其书曰:“伯生书奕奕高流。”李东阳曰: “书家者流所谓人品高、师法古者,伯生殆兼有之。”都是赞誉他的书法中有一种高古的气息。这帧信札,正是有了这种气息,才如此“神采可爱”。
《不及入阁帖》计12行,因第三行起有“不及入阁”四字故得名,为虞集致柯九思的一帧信札。这封短札结束处所写“丹丘博士”即指柯九思。此帖开始部分即出现破锋,结尾部分则因笔中墨少而出现渴笔,故全篇在用墨上形成几个层次的变化。相比较而言,此帖天真率意,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虞集的题款大不相同。如在唐胡虔所作《汲水蕃部图》的题跋中,虞集的六行题画诗虽写得娴静、秀雅、端庄,但却因是在内府收藏作品上的题款,因此多少显得端庄有余,而生动不足。此幅信札显然没有这种约束。作者平时于古代法书中陶冶的情趣,在笔下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来。萧散的气息,简洁的用笔,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信札。其中一些词组,如“不及” 、“再拜”等,似乎是晋宋以来帖中通用的文字,它们的出现更增添了传统书法的色彩。
虞集这种接近晋宋人的娴熟笔法,当然使我们联想到同期的书家柯九思、揭傒斯,以及早一些的赵孟、 邓文原、鲜于枢等。 毋庸置言,虞集是这股崇尚六朝书风潮流中的一员,但若细细品味,虞集的这幅《不及入阁帖》中表现出的破锋、渴笔都有一种不经意的生拙之味,这却是此一时期其他书家书作中少见的。
明代书家莫是龙曾评其书曰:“伯生书奕奕高流。”李东阳曰: “书家者流所谓人品高、师法古者,伯生殆兼有之。”都是赞誉他的书法中有一种高古的气息。这帧信札,正是有了这种气息,才如此“神采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