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俱以诗文著称于世,世称“三苏”。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书法从“二王”、李北海、颜真卿、杨凝式等各家书艺中汲取养分,博采众长,不仅具有深厚的功力,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当时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
公元1069年,苏轼以疏劾王安石变法和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谪黄州 (今湖北黄岗)后第三年寒食节所书的自作诗。这件作品全篇章法布局精到自然,疏朗有致,运笔举重若轻,随心所欲,经意而不见斧凿痕迹,颇具沉雄稳健又不乏灵动天真之盛,堪称苏轼行书精品。苏书是在继承晋唐书法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师法古人,但又不为古人一家所囿,而是在反复临习过程中,博采众长。他的书法早年以二王为基础,中年以后,倾心于颜真卿的骨法用笔,并参以李北海之势,加上他在文学上的天赋,因而逐渐形成了笔力雄健,肉丰骨劲,结构严谨的独特风貌。他曾说: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可见,是他一个心胸宽阔的集大成者。难怪黄庭坚说:“本朝善书者当推(苏轼)为第一人”。
这件作品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笔画坚实,媚中带骨,于隽秀中蕴藏着一种端庄淳朴的内涵。字形欹正参错,疏密相间,时纵时敛,粗细变幻,给人以浑厚中带俏丽,圆转中见挺劲的美感。此外,作品中的疏密处插进延伸的竖向笔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章法上看上去忽而聚集紧实,空白狭窄,如月照密林,只流出间隙光束; 忽而疏朗顺畅,空白明敞,一如平川走马,扬蹄奋进。如“衔纸”二字,中间留出的空白,就具有这种明显的特点。这种延长笔画,以虚补实的调节,使得整件作品充满了一种稳定而又空灵的意绪。
在用笔上,《寒食帖》不仅具有苏轼独具的媚逸之态,更保留了遒劲坚挺的笔,较好地发挥了笔的深度和力度。如“破”、“哭”、“穷”、“知是寒食”等字,讲究的是中锋笔心着力又能兼顾两旁,一扫常人光滑细润的习气,显示出“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厚实感。又如“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等句,在用笔上,同样也表现出行笔凝炼,从容不迫的神态,从而产生出一种内涵丰富的力感。同时,由于苏轼行书的章法尤其注重横势的平衡,使得整件作品有着极好的照应和调节。有人认为,苏轼写字因为单钩执笔,而又不善于悬腕,所以他的字时或出现“左秀右枯”的毛病。但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却一点也看不出其手腕着纸和单钩执笔所带来的局限,倒是有一种沉着痛快,应付自如的感觉。
书法艺术较诗歌更具有直观性。这件作品虽然以诗为内容,但诗一经用书法形式来表现,其内涵就显得更为丰富,更有韵味了。看得出来,苏轼尽管是在愤郁中创作此书,然而他的胸襟仍是旷达的。因此说,这件作品即使落笔沉重,但从布局行款中总能不时地透出疏朗高古、且又浪漫天真的气息来,从而将他当时沉郁的心情和开朗豪放的性格特征,一起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州寒食帖》原藏清朝内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流出宫廷,不久又流往国外。
公元1069年,苏轼以疏劾王安石变法和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谪黄州 (今湖北黄岗)后第三年寒食节所书的自作诗。这件作品全篇章法布局精到自然,疏朗有致,运笔举重若轻,随心所欲,经意而不见斧凿痕迹,颇具沉雄稳健又不乏灵动天真之盛,堪称苏轼行书精品。苏书是在继承晋唐书法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师法古人,但又不为古人一家所囿,而是在反复临习过程中,博采众长。他的书法早年以二王为基础,中年以后,倾心于颜真卿的骨法用笔,并参以李北海之势,加上他在文学上的天赋,因而逐渐形成了笔力雄健,肉丰骨劲,结构严谨的独特风貌。他曾说: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可见,是他一个心胸宽阔的集大成者。难怪黄庭坚说:“本朝善书者当推(苏轼)为第一人”。
这件作品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笔画坚实,媚中带骨,于隽秀中蕴藏着一种端庄淳朴的内涵。字形欹正参错,疏密相间,时纵时敛,粗细变幻,给人以浑厚中带俏丽,圆转中见挺劲的美感。此外,作品中的疏密处插进延伸的竖向笔画,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章法上看上去忽而聚集紧实,空白狭窄,如月照密林,只流出间隙光束; 忽而疏朗顺畅,空白明敞,一如平川走马,扬蹄奋进。如“衔纸”二字,中间留出的空白,就具有这种明显的特点。这种延长笔画,以虚补实的调节,使得整件作品充满了一种稳定而又空灵的意绪。
在用笔上,《寒食帖》不仅具有苏轼独具的媚逸之态,更保留了遒劲坚挺的笔,较好地发挥了笔的深度和力度。如“破”、“哭”、“穷”、“知是寒食”等字,讲究的是中锋笔心着力又能兼顾两旁,一扫常人光滑细润的习气,显示出“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厚实感。又如“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等句,在用笔上,同样也表现出行笔凝炼,从容不迫的神态,从而产生出一种内涵丰富的力感。同时,由于苏轼行书的章法尤其注重横势的平衡,使得整件作品有着极好的照应和调节。有人认为,苏轼写字因为单钩执笔,而又不善于悬腕,所以他的字时或出现“左秀右枯”的毛病。但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却一点也看不出其手腕着纸和单钩执笔所带来的局限,倒是有一种沉着痛快,应付自如的感觉。
书法艺术较诗歌更具有直观性。这件作品虽然以诗为内容,但诗一经用书法形式来表现,其内涵就显得更为丰富,更有韵味了。看得出来,苏轼尽管是在愤郁中创作此书,然而他的胸襟仍是旷达的。因此说,这件作品即使落笔沉重,但从布局行款中总能不时地透出疏朗高古、且又浪漫天真的气息来,从而将他当时沉郁的心情和开朗豪放的性格特征,一起表现得淋漓尽致。
《黄州寒食帖》原藏清朝内府,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流出宫廷,不久又流往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