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自书诗卷
林逋 (967—1028) ,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时人称其为“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他的《山园小梅》 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极负盛名。有《林和靖诗集》传世。
林逋的《自书诗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读他的作品,首先使人感到气象清越,神韵高雅,笔势瘦劲遒丽,无一点尘俗之气。
这幅作品每一个字的结体,疏密对比都较为自然合理。常在点画繁冗处,蓄意留一小小空间; 而在点画简约处,则于收锋时略一回锋,使画面上留下一飞动之游丝。这些地方,都耐人寻味。
林逋安排点画时,不仅仅停留在线条清癯、力度矫健上。他总是力求每一个字重心平稳端和,结体合理,以疏为主,参以细密。古往今来,凡作大字楷书者,不呆不滞是不容易的。作者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他不只是精心措置上下左右的相邻关系,就是一个单字的本身,也尽心尽意地使之“活”起来。他的方法也很精到,符合大字楷书的规范。如“伦”字,左边人旁的一竖,收锋时,提笔向石上方一挑,峻峭而轻灵,似天仙拂其香罗衫袖。对于右边的“仑”,在人字头的一捺上,也有意在收锋时往左下一轻撇,从而与上面那竖画的一挑,俯仰照应,左右顾盼,有“活脱脱”“翩翩然”之感。
这幅诗卷的行气极为疏朗、开阔、洒脱。字的形质、笔势以瘦劲取胜,墨趣也颇觉雅淡恬静。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比较宽舒,行与行之间也留有足可容纳一行到一行半字的空间。这种视觉上的疏淡感,往往使人联想起他的诗风。古人曾评其书风“与‘暗香疏影’ 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清,故其发之文墨者类如此。”可谓知音。
林逋这种书风,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以诗人的睿智、敏感、丰富想象力,寄情于书法,独饶自家神韵。沈周有诗赞之曰: “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渌。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吴宽看了他的字,也以“果然遗墨似其人,如倚清风扪瘦竹”诗句赞之。林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林逋的《自书诗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读他的作品,首先使人感到气象清越,神韵高雅,笔势瘦劲遒丽,无一点尘俗之气。
这幅作品每一个字的结体,疏密对比都较为自然合理。常在点画繁冗处,蓄意留一小小空间; 而在点画简约处,则于收锋时略一回锋,使画面上留下一飞动之游丝。这些地方,都耐人寻味。
林逋安排点画时,不仅仅停留在线条清癯、力度矫健上。他总是力求每一个字重心平稳端和,结体合理,以疏为主,参以细密。古往今来,凡作大字楷书者,不呆不滞是不容易的。作者显然意识到这一点,他不只是精心措置上下左右的相邻关系,就是一个单字的本身,也尽心尽意地使之“活”起来。他的方法也很精到,符合大字楷书的规范。如“伦”字,左边人旁的一竖,收锋时,提笔向石上方一挑,峻峭而轻灵,似天仙拂其香罗衫袖。对于右边的“仑”,在人字头的一捺上,也有意在收锋时往左下一轻撇,从而与上面那竖画的一挑,俯仰照应,左右顾盼,有“活脱脱”“翩翩然”之感。
这幅诗卷的行气极为疏朗、开阔、洒脱。字的形质、笔势以瘦劲取胜,墨趣也颇觉雅淡恬静。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比较宽舒,行与行之间也留有足可容纳一行到一行半字的空间。这种视觉上的疏淡感,往往使人联想起他的诗风。古人曾评其书风“与‘暗香疏影’ 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清,故其发之文墨者类如此。”可谓知音。
林逋这种书风,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以诗人的睿智、敏感、丰富想象力,寄情于书法,独饶自家神韵。沈周有诗赞之曰: “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渌。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吴宽看了他的字,也以“果然遗墨似其人,如倚清风扪瘦竹”诗句赞之。林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