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

2019-05-26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颜真卿 (708—784) ,字清臣,祖籍山东琅玡(今山东临沂) ,五世祖时迁至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开元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因被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被派前往劝谕,为希烈缢死。有《颜鲁公文集》传世。
        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正书《东方朔画赞》,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原是晋夏侯湛的文章。唐天宝十三年(754)十二月立石,碑在德州 (今山东德州) 。此碑是颜真卿中年由广泛吸取,融会贯通,自具面目而开始走向成熟的代表作。宋苏轼谓: “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 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明赵蜬评此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今人杨震方称: “碑文字径三寸许,字体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为颜真卿45岁盛年时之作。故神明焕发而时出姿态。”


        此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丰厚,如浇如铸,不滞不浊,笔画中段每以中锋铺毫,沉雄深稳,点画起收转折多出以峭劲的方笔,捺画波尾更是力运奋拔。这些,都可以看到颜氏对于汉碑笔意的熔冶和涵蕴。相对于他晚期成熟的个人风格而言,《东方朔画赞》用笔一方面说明作者在线的形质与意蕴上已经突破羲、褚风范而以壮美厚重为其审美特质,奠定了“颜体”的基础; 一方面又可见他的线条的意蕴由隶而篆,由充沛及凝炼的演化。这一演化,又何尝不与其年龄、气质的变化相关呢。
        再看结体。那端方雄伟的体势,充溢着极为恢宏的气势力量,如壮士挺立,如山岳耸峙。应该说,颜体独特的结字,在这里已经大体具备规模: 其一是字内大胆留白,笔势不向旁溢,亦即宏中而敛外,气象开阔,劲力内充; 其二是字势满格,并由此造成“字间栉比”,章法茂密,其三是动有姿态,这姿态也是具备颜真卿的特征的: 不少字已开始变化左右结构单位所占空间的常规比例,以正面形象视人,不少字又由于上述种种变化而生发出“拙美”的意味来。当然,此碑结字仍然基本上沿取左右相背之势,未用颜体成熟期最具特征的左右相向内抱之势。而这是与此碑涵蕴隶意的特征相联系的。
        苏轼在评论此碑时认为,颜氏此碑字字临王羲之小楷《东方朔画赞》,说两者“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当然,就其全篇气韵之清远而言,两者自有相通之处,但正如我们在前面所作的具体分析,颜氏此碑的线条意蕴,尤其是线空间结构的审美特征,事实上已经出现非“临摹”的概念所可牢笼的变化。这些变化,除了基于对王羲之、褚遂良书法的继承而外,颜真卿的熔冶汉魏、他所处时代的风尚、他对民间书法营养的吸取、他那质朴刚正的气质性格以及书写此作的特定时境心绪,恐怕更应该是《东方朔画赞》刚健雄深,气势磅礴的风格的成因吧。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