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稷信行禅师碑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武则天时,任太常少卿,故人称薛少卿,位居宰辅,为则天女皇宠幸近臣之一。他与唐睿宗在藩邸时就结为亲家,故睿宗即位后,他又历吏部尚书、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后因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合谋政变案发,他受诛连而被赐死狱中。
薛稷嗜学,又多才思,故善诗能文,并精于绘事,人物、花鸟高标一帜,为初唐画坛大师。他还精于书画鉴定。因为他的外祖父是名臣魏征,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书家均为至交,所以家中收藏甚富。薛稷锐意临仿,书名大振。他的曾祖父薛道衡是承继北魏书风的隋代大书家,其堂兄薛曜也是同时代的著名书家,书风与薛稷相近,人称“二薛”。这都说明他的家学渊源。当然,他的书法主要得力于褚遂良。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称,故列于初唐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之后,而被奉为“初唐四家”之一。
《信行禅师碑》全称《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赵王李贞撰文,薛稷书丹。碑文颂扬了隋代高僧信行禅师颂佛传教的事迹。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706),乃薛稷57岁时所作,当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此碑书法瘦劲妍丽,疏朗挺秀,尽得褚遂良的法乳。《唐人书评》云: “薛稷书多攻褚体,亦有新奇。”董逌也谓其“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一家”。都说薛稷学褚而能自具风貌。
《信行禅师碑》既具褚《伊阙佛龛碑》骨气洞达、平稳宽博的形质,又得褚《房梁公碑》婉约多姿、清逸娟秀的神韵。比《伊碑》灵动,比《房碑》肃穆。各取其长,合而成之。 运笔纤细瘦挺, 钩趯之处, 常用侧锋顿出,有北魏碑版遗意。结体疏朗宽松,虽没有褚字紧密,却显得胸襟开阔,落落大方。神态端庄冷穆,虽没有《雁塔圣教序》那样婀娜多姿,却刚断果敢,清新淡泊,别具神韵。
薛稷瘦硬的书风直接影响了唐末大书法家柳公权,同时也开启宋徽宗“瘦金体”的先河。
《信行禅师碑》原石早已亡佚,仅存何绍基所藏剪裱孤本,但册后残损,存1800余字,现已流入日本。
薛稷嗜学,又多才思,故善诗能文,并精于绘事,人物、花鸟高标一帜,为初唐画坛大师。他还精于书画鉴定。因为他的外祖父是名臣魏征,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书家均为至交,所以家中收藏甚富。薛稷锐意临仿,书名大振。他的曾祖父薛道衡是承继北魏书风的隋代大书家,其堂兄薛曜也是同时代的著名书家,书风与薛稷相近,人称“二薛”。这都说明他的家学渊源。当然,他的书法主要得力于褚遂良。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称,故列于初唐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之后,而被奉为“初唐四家”之一。
《信行禅师碑》全称《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赵王李贞撰文,薛稷书丹。碑文颂扬了隋代高僧信行禅师颂佛传教的事迹。此碑立于唐神龙二年(706),乃薛稷57岁时所作,当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此碑书法瘦劲妍丽,疏朗挺秀,尽得褚遂良的法乳。《唐人书评》云: “薛稷书多攻褚体,亦有新奇。”董逌也谓其“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一家”。都说薛稷学褚而能自具风貌。
《信行禅师碑》既具褚《伊阙佛龛碑》骨气洞达、平稳宽博的形质,又得褚《房梁公碑》婉约多姿、清逸娟秀的神韵。比《伊碑》灵动,比《房碑》肃穆。各取其长,合而成之。 运笔纤细瘦挺, 钩趯之处, 常用侧锋顿出,有北魏碑版遗意。结体疏朗宽松,虽没有褚字紧密,却显得胸襟开阔,落落大方。神态端庄冷穆,虽没有《雁塔圣教序》那样婀娜多姿,却刚断果敢,清新淡泊,别具神韵。
薛稷瘦硬的书风直接影响了唐末大书法家柳公权,同时也开启宋徽宗“瘦金体”的先河。
《信行禅师碑》原石早已亡佚,仅存何绍基所藏剪裱孤本,但册后残损,存1800余字,现已流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