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刑徒葬砖

2023-04-02 可可诗词网-书法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秦汉刑徒墓中的瓦文和葬砖,是后代墓志的滥觞。20世纪80年代初,在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发现了秦代的刑徒墓,墓葬内有骨架100具,瓦文18件。瓦文其中的一件上刻有二人的籍贯姓名,共计19字。志文都是直接刻在简瓦上,字体属小篆,很草率,格式不统一。少的一件上只刻三字(地名、人名) ,多的也仅10字,但已具籍里、人名等墓志所必记的内容了。在西汉时期的刑徒墓葬中,尚未发现有瓦文、葬砖。
        东汉刑徒墓葬大多都有葬砖。如1964年发掘的东汉洛阳城南郊的刑徒墓522座,共出土葬砖820余块,每一墓中一般放两块葬砖,也有不放葬砖,或放一块或多至四至五块的。(凡是一墓中有两块葬砖以上的,除死者本人的葬砖外,其他的均为别人的旧葬砖。) 葬砖上刻有部属、职别、狱名或郡县名、刑名、姓名、死亡日期等。有少数还附刻“官不负”三字。由此可知,这些葬砖都是官方规定放置的,记录也详细,和秦代瓦文有所不同。葬砖是为了迁葬时辨认棺木、尸骨而设置的,为防止葬砖丢失而无法辨认棺木、尸骨,故常常在一个墓坑中放两块葬砖。葬砖是利用残缺废弃的砖块,把砖面磨平,先写后刻,有时正背面都刻字,刻后再用朱描,字体为隶书阴刻。刑徒葬砖有刻得工整的,其书法有如汉碑上的隶书,但大都刻得较草率,更富天趣。


        《东门当葬砖》属后一种。志文为: “永元二年(90)九月廿日,颖(颍)川武阳,髡钳,东门当死(尸)在此下。”汉碑立于庙堂或祠墓,为显示庄重,书法往往端严整饬。简策书法虽随意生动,因狭长而横向受到限制。刑徒葬砖则无所约束,故其结构笔画,大小错落、纵横争折,与同时代《阳泉使者舍熏炉》铭文相似。葬砖文字因是用刀划刻而成,故平直爽利,略无波磔起伏,如“九”字、“月”字之撇,为了要表现出曲势,则另外接笔划刻。而如“永”字一撇,“阳”、字“在”字一横,“此”字末笔,长长地骀荡而出,显得潇洒而豪放。在划刻时,为了求简便,常将笔画省减,如“年”、“武”、“髡”、“死”等字。砖上的文字,虽无一般汉隶常有的“蚕头燕尾”的笔画特征,但具备着汉隶特有的结构。如左右结构的字“川”、“阳”、“髡”、“钳”、“门”等,上端平齐,不象后世楷书作高低状。再如“年”字,四横从上到下递次增长,形同伞状,在汉碑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例子。横画(包括竖画)相列的字,往往不是长短等齐就是递次增长或减短,这是隶书在结构上追求朴质整齐的特点,而楷书则多作参差错落,以求工巧变化。对于汉代隶书,清代书家傅山评论说: “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傍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今所行圣林《梁鹄碑》(即《孔羡碑》),如墼(jī)模中物,绝无风味,不知为谁翻抚者,可厌之甚! ”(《霜红龛集·杂记三》)这种由底层胥吏甚至服苦役的刑徒信手刻划的葬砖文字,往往蕴藏着汉隶书法的“一派天机”。学汉隶者,细细去体味刑徒葬砖文字,一定能得到很多启发。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