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抬神活動
澳門民間的“抬神”活動,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由於城市現代化和外部因素的影響,這一種現象已經愈來愈少見。
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農曆五月十七日),哪吒太子寶誕前夕柿山哪吒廟在市中心區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抬神活動,令這一活動復甦。
何謂“抬神”?指的是在神誕期間,把神像請出,在附近地區街道作巡遊,以求神靈庇蔭一方居民。
哪吒廟的“抬神”活動,曾是澳門半島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過往每逢農曆五月十八日,兩家哪吒廟:柿山哪吒廟及大三巴哪吒廟均舉行環澳“抬神”活動。當時的參加者有上百人,除由八人抬著神輿而行外,常有五、六名小童身穿绣有荷花的肚兜,扮成哪吒模樣,並由多名扮成仙女的女童伴陪同行。
“抬神”儀仗隊包括高舉羅傘、高腳牌、風幡及鼓樂隊,行程包含整個半島,規模頗大。
一九六六年,“文革”爆發後,這一“抬神”活動亦被波及而停頓了三十三年。直至一九九九年,柿山哪吒廟方告復辦。
是次復辦,規模已無復舊觀,但形式上大致保留。這次參與者共有三十餘人,飾演“哪吒仔”的小童僅一名,飾花女則厥如,鼓樂隊、儀仗隊人數均減少,行程路線也大大縮短,祇是在市中心的板樟堂、新馬路、噴水池等一帶。
“抬神”過程大致如下:上午是廟中拜祭,下午一時隊伍從廟前出發,高舉繡著“三十三天哪吒太子”的布幡者先行,八人所抬神輿尾隨,“哪吒仔”則由四位高舉高腳牌者護送,夾在中央。高腳牌上刻有“肅靜迴避”、“三十三天哪吒太子”字樣,隨後的是鼓樂隊。
過往尚有“飄色”隊伍相隨,隊伍前頭有一肩挑水桶的童子開道,沿途用柚樹葉挑撥聖水,灑在四周,以示潔凈辟邪。這些今日均已被省畧。
哪吒廟“抬神”活動,與廟宇起源有關。
相傳二百餘年前,澳門有瘟疫,後有人見一童子在柿山上一巨石顯靈,人仙認為這是哪吒,結果柿山未被波及,哪吒崇拜遂興。
哪吒廟“抬神”活動,是當今澳門半島僅存的“抬神”活動,而在過去,澳門至少還有康公廟及氹仔天后廟、三婆廟、關帝廟有此活動。而路環譚公廟的“抬神”活動,則是離島地區唯一遺存的“抬神”。
路環譚公廟的“抬神”活動始於何時已難考。但此“抬神”活動已有明顯變異,深化原因不詳。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譚公誕。相傳譚公為起源於粵東惠州九龍山的水神,常常變身為童子,向窮苦人家佈施。譚公廟始建於同治元年,距今不過百餘年歷史。
譚公廟“抬神”活動程序大致如下:四月初八早上,先在廟中拜神,然后開始“出巡”。但“出巡”的神像並非譚公,而是財帛星君。
財帛星君像被放置在一輛佈置成神壇的小車上,由四名男性推動而行,路線僅限路環市中心,從譚公廟起沿海邊一直至三聖廟、船廠一帶折回。
隨行隊伍包括彩旗、鼓樂隊、“飄色”。“飄色”隊伍包括飾成八仙的老人家、古代仙女,扮成時髦的美少女戰士、蝙蝠俠等,有極多現代元素。此事已演變成為路環地區一年一度的嘉年華式活動。
此外,包公廟也有抬神活動。
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農曆五月十七日),哪吒太子寶誕前夕柿山哪吒廟在市中心區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抬神活動,令這一活動復甦。
何謂“抬神”?指的是在神誕期間,把神像請出,在附近地區街道作巡遊,以求神靈庇蔭一方居民。
哪吒廟的“抬神”活動,曾是澳門半島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過往每逢農曆五月十八日,兩家哪吒廟:柿山哪吒廟及大三巴哪吒廟均舉行環澳“抬神”活動。當時的參加者有上百人,除由八人抬著神輿而行外,常有五、六名小童身穿绣有荷花的肚兜,扮成哪吒模樣,並由多名扮成仙女的女童伴陪同行。
“抬神”儀仗隊包括高舉羅傘、高腳牌、風幡及鼓樂隊,行程包含整個半島,規模頗大。
一九六六年,“文革”爆發後,這一“抬神”活動亦被波及而停頓了三十三年。直至一九九九年,柿山哪吒廟方告復辦。
是次復辦,規模已無復舊觀,但形式上大致保留。這次參與者共有三十餘人,飾演“哪吒仔”的小童僅一名,飾花女則厥如,鼓樂隊、儀仗隊人數均減少,行程路線也大大縮短,祇是在市中心的板樟堂、新馬路、噴水池等一帶。
“抬神”過程大致如下:上午是廟中拜祭,下午一時隊伍從廟前出發,高舉繡著“三十三天哪吒太子”的布幡者先行,八人所抬神輿尾隨,“哪吒仔”則由四位高舉高腳牌者護送,夾在中央。高腳牌上刻有“肅靜迴避”、“三十三天哪吒太子”字樣,隨後的是鼓樂隊。
過往尚有“飄色”隊伍相隨,隊伍前頭有一肩挑水桶的童子開道,沿途用柚樹葉挑撥聖水,灑在四周,以示潔凈辟邪。這些今日均已被省畧。
哪吒廟“抬神”活動,與廟宇起源有關。
相傳二百餘年前,澳門有瘟疫,後有人見一童子在柿山上一巨石顯靈,人仙認為這是哪吒,結果柿山未被波及,哪吒崇拜遂興。
哪吒廟“抬神”活動,是當今澳門半島僅存的“抬神”活動,而在過去,澳門至少還有康公廟及氹仔天后廟、三婆廟、關帝廟有此活動。而路環譚公廟的“抬神”活動,則是離島地區唯一遺存的“抬神”。
路環譚公廟的“抬神”活動始於何時已難考。但此“抬神”活動已有明顯變異,深化原因不詳。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譚公誕。相傳譚公為起源於粵東惠州九龍山的水神,常常變身為童子,向窮苦人家佈施。譚公廟始建於同治元年,距今不過百餘年歷史。
譚公廟“抬神”活動程序大致如下:四月初八早上,先在廟中拜神,然后開始“出巡”。但“出巡”的神像並非譚公,而是財帛星君。
財帛星君像被放置在一輛佈置成神壇的小車上,由四名男性推動而行,路線僅限路環市中心,從譚公廟起沿海邊一直至三聖廟、船廠一帶折回。
隨行隊伍包括彩旗、鼓樂隊、“飄色”。“飄色”隊伍包括飾成八仙的老人家、古代仙女,扮成時髦的美少女戰士、蝙蝠俠等,有極多現代元素。此事已演變成為路環地區一年一度的嘉年華式活動。
此外,包公廟也有抬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