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经过一年辛劳的工作,渔民在过年的节日裏是会尽情享乐的。故此当踏入十二月初,便开始有渔船回澳準备度岁了;一些远航的最迟也会在除夕前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平时省吃省穿的他们,到了这时都会大破悭囊,尽情吃喝玩乐,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停泊在澳门内港的船只,数近千艘,由南区妈祖阁的海面,一艘挨着一艘的延伸至北区的林茂塘水域,万桅林立,旌旗密布。到了晚上,船桅上的灯火照得海上宛若繁星点点,也为市面平添不少繁华热闹的气象。
渔民度岁会有整整一个月的欢乐时光,不过大都属于年轻的一代,成年人还有其他要做的事。在这个月裏,除了休息、过节,还要修理、补充一下谋生工具,重要的事项就是清理债务。清还鱼栏的借账、商店的粮食债项、船只的修理费等,忙个不亦乐乎。有些渔民若当年的收获差,那么过年就成了他们的“难关”了。
在岁晚的一段日子裏,渔民要做的事很多,比较重要的是把船只大扫除,洗甲板、清理船身等。因为船只长期浸在海水中,船身会有海藻、贝壳类生物寄生,损害船壳,所以需要作定期清理,这些工作多是自己一家人做的。
另外一些民间习俗也是不可免的,例如谢竈等事。以前旧社会歧视渔民,说甚么谢竈的日子定为“官三民四蜑家五” ,但现在的渔民也不理会这一套了。选择了谢竈的日子后,便买齐祭祀的物品,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甘蔗、片糖、汤圆。他们相信竈君每年岁暮上天庭述职之际,是会把驻守在该户人家一年来所见到的一切向天帝报告的。故此为求竈君爷在天帝面前多说几句好话,便想到用糖、汤圆之类的食物,堵住竈君爷的口,希望他在天帝面前说些甜言蜜语,祈求保佑来年事事顺遂,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了。这些民风虽在其他地方也有,但从中亦可反映出渔民心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岁晚时候,渔民除了谢竈,也要祭海神。他们事先会特备一只纸船,约有两尺长、一尺高,“船”上插满纸罗伞、纸人,另放满纸金银、纸元宝、纸钱、纸衣,待在船头烧上香烛拜祭后,便把船放在海中任其漂流;这是希望海神能够保佑船家未来一年渔获高产,出海平安。
渔民妇女也有的在岁晚到新春的几天内,到泊船的小码头旁拜土地祈福。因为昔日有很多埗头(小码头)靠海的地方都有一个土地之类的神灵,渔民妇女带备祭品去拜码头土地,是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出入顺景,上落平安。这些祭祀,渔民在平日的初一、十五日也会做的。昔日那些神祇的外观都很简陋,有些还是在路面的石缝插上香烛便算是了。现代的路边土地则“摩登”了很多:有一个水泥建造的屋形小外壳,内裏有一块小神牌,正中位置上书“码头土地财神” ,两旁则写着对联“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黄金”。
渔民每次在船上拜神后,必会焚烧一些祭物,但他们是很注意防火安全的。他们把燃烧着的金银衣纸冥镪等物,投放在一个小铁笼内焚烧,而小铁笼则用绳索绑起悬空的伸出船旁外的水面上,这样便可避免船上发生火警的危险了。
过年之前经过清洗的船舱、甲板焕然一新,渔民便把买回来的挥春贴在船上当眼的地方,挥春的内容都是语意吉祥的说话。如“周年旺相”、“鱼虾大汛” 、“一帆风顺” 、“大吉大利”之类。摆上一、两盆年橘也是重要的装饰,这是吉利的象徵。此外在船舷旁的桅杆也分别用红布带绑上一些生菜、芫荽、红纸钱,这是寓意和气生财。渔民通常买的过年食物多是有寓意的。例如: “生菜”寓意“生财” ; “髮菜”寓意“发财” ; “蚝豉”寓意“好市” ; “猪横脷”寓意“横财就手” ; “鲤鱼”寓意“有利有余”等等。
渔民是很重视一家大小吃上一顿年夜饭这时刻的,这一顿饭除了户主一家团聚之外,连出嫁了的女儿亦无论如何要在当日回娘家陪家人吃饭;通常男家都会通情达理地放人的。吃过团年饭后,船主或船上的长者就会做一项叫做“燂光”的仪式,由两个人分别负责,每人手上各拿一条用金银箔纸捲成的纸棒,燃点后,由船头分两边向船尾走去。一边走,一边用松香粉撒向纸棒,当松香粉接触火头,便会发出短暂的小火团向前散射,薰向船只周围。如此随走随撒,在暮色苍茫之中,大小船只火光闪烁,像是为新年的热闹拉开了帷幔。进行“燂光”这项仪式的意义,是为了把船带旺,希望来年有美好的收获。
除夕夜,渔民多有守岁的习俗。当年初一的子夜来临时,他们会在船上当空的地方,插上香烛拜天,燃放炮竹,寓意迎接新一年来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网网千斤。迎春接福后,便各找消遣,年轻的也许还会玩个通宵达旦。他们的娱乐有很多花样,搓麻将、掷骰子、玩升官图,有的放鞭炮,也有的会到各大小赌场碰碰运气,投注多是买大小和番摊两种玩意,一些西方式的赌具不大合他们的口味。适婚龄的年青人更会把握时机会会意中人。也有的渔民在大除夕夜,买备一枝,足有十尺高、碗口般大小的大香扛在肩上,一行众人浩浩蕩蕩地走向妈祖阁,为的是希望可以插上“头炷香”。是夜的妈阁庙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近年来更是日益热闹,每到此夜要劳烦警伯们彻夜驾起铁马,控制人潮进庙内参神,通宵不眠。当中参神的善信除了有本地人外,渔民为数确也不少。
整个春节活动裏,男主人会带着一家大小到处拜年,海上的、陆上的、马不停蹄,终日在市面上往来穿梭。此刻,小孩们最是开心不过,因为拜会亲友越多,意味着红封包便会越多;这是小孩子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又难怪他们视春节为大喜日子了。
正月初四日开始,渔民便会陆续启航出海;约在元宵节左右,一切生活习惯便会恢复正常。每年的第一次启航,渔民会有一个礼仪要做的,就是当船只驶经妈祖阁对开的海面时,每艘渔船都会稍停一会,转舵将船头对着妈祖阁的天后殿,奉上清香,燃放一串鞭炮后才扬帆而去;渔民称之为“行张”,他们祈求天后保佑他们新的一年出海能够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有时同一时间遇着船只出海多,便需要排队等候;此举亦含有渔民向天后拜年之意。住在妈祖阁附近的人,每年在那段时间总有十天八天是不分日夜随时会听到燃放炮竹的声音的,好梦正浓的也为之惊醒。政府为尊重渔民的习俗,一向不加干预,渔民这种习俗看来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渔民度岁会有整整一个月的欢乐时光,不过大都属于年轻的一代,成年人还有其他要做的事。在这个月裏,除了休息、过节,还要修理、补充一下谋生工具,重要的事项就是清理债务。清还鱼栏的借账、商店的粮食债项、船只的修理费等,忙个不亦乐乎。有些渔民若当年的收获差,那么过年就成了他们的“难关”了。
在岁晚的一段日子裏,渔民要做的事很多,比较重要的是把船只大扫除,洗甲板、清理船身等。因为船只长期浸在海水中,船身会有海藻、贝壳类生物寄生,损害船壳,所以需要作定期清理,这些工作多是自己一家人做的。
另外一些民间习俗也是不可免的,例如谢竈等事。以前旧社会歧视渔民,说甚么谢竈的日子定为“官三民四蜑家五” ,但现在的渔民也不理会这一套了。选择了谢竈的日子后,便买齐祭祀的物品,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甘蔗、片糖、汤圆。他们相信竈君每年岁暮上天庭述职之际,是会把驻守在该户人家一年来所见到的一切向天帝报告的。故此为求竈君爷在天帝面前多说几句好话,便想到用糖、汤圆之类的食物,堵住竈君爷的口,希望他在天帝面前说些甜言蜜语,祈求保佑来年事事顺遂,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了。这些民风虽在其他地方也有,但从中亦可反映出渔民心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岁晚时候,渔民除了谢竈,也要祭海神。他们事先会特备一只纸船,约有两尺长、一尺高,“船”上插满纸罗伞、纸人,另放满纸金银、纸元宝、纸钱、纸衣,待在船头烧上香烛拜祭后,便把船放在海中任其漂流;这是希望海神能够保佑船家未来一年渔获高产,出海平安。
渔民妇女也有的在岁晚到新春的几天内,到泊船的小码头旁拜土地祈福。因为昔日有很多埗头(小码头)靠海的地方都有一个土地之类的神灵,渔民妇女带备祭品去拜码头土地,是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出入顺景,上落平安。这些祭祀,渔民在平日的初一、十五日也会做的。昔日那些神祇的外观都很简陋,有些还是在路面的石缝插上香烛便算是了。现代的路边土地则“摩登”了很多:有一个水泥建造的屋形小外壳,内裏有一块小神牌,正中位置上书“码头土地财神” ,两旁则写着对联“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黄金”。
渔民每次在船上拜神后,必会焚烧一些祭物,但他们是很注意防火安全的。他们把燃烧着的金银衣纸冥镪等物,投放在一个小铁笼内焚烧,而小铁笼则用绳索绑起悬空的伸出船旁外的水面上,这样便可避免船上发生火警的危险了。
过年之前经过清洗的船舱、甲板焕然一新,渔民便把买回来的挥春贴在船上当眼的地方,挥春的内容都是语意吉祥的说话。如“周年旺相”、“鱼虾大汛” 、“一帆风顺” 、“大吉大利”之类。摆上一、两盆年橘也是重要的装饰,这是吉利的象徵。此外在船舷旁的桅杆也分别用红布带绑上一些生菜、芫荽、红纸钱,这是寓意和气生财。渔民通常买的过年食物多是有寓意的。例如: “生菜”寓意“生财” ; “髮菜”寓意“发财” ; “蚝豉”寓意“好市” ; “猪横脷”寓意“横财就手” ; “鲤鱼”寓意“有利有余”等等。
渔民是很重视一家大小吃上一顿年夜饭这时刻的,这一顿饭除了户主一家团聚之外,连出嫁了的女儿亦无论如何要在当日回娘家陪家人吃饭;通常男家都会通情达理地放人的。吃过团年饭后,船主或船上的长者就会做一项叫做“燂光”的仪式,由两个人分别负责,每人手上各拿一条用金银箔纸捲成的纸棒,燃点后,由船头分两边向船尾走去。一边走,一边用松香粉撒向纸棒,当松香粉接触火头,便会发出短暂的小火团向前散射,薰向船只周围。如此随走随撒,在暮色苍茫之中,大小船只火光闪烁,像是为新年的热闹拉开了帷幔。进行“燂光”这项仪式的意义,是为了把船带旺,希望来年有美好的收获。
除夕夜,渔民多有守岁的习俗。当年初一的子夜来临时,他们会在船上当空的地方,插上香烛拜天,燃放炮竹,寓意迎接新一年来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网网千斤。迎春接福后,便各找消遣,年轻的也许还会玩个通宵达旦。他们的娱乐有很多花样,搓麻将、掷骰子、玩升官图,有的放鞭炮,也有的会到各大小赌场碰碰运气,投注多是买大小和番摊两种玩意,一些西方式的赌具不大合他们的口味。适婚龄的年青人更会把握时机会会意中人。也有的渔民在大除夕夜,买备一枝,足有十尺高、碗口般大小的大香扛在肩上,一行众人浩浩蕩蕩地走向妈祖阁,为的是希望可以插上“头炷香”。是夜的妈阁庙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近年来更是日益热闹,每到此夜要劳烦警伯们彻夜驾起铁马,控制人潮进庙内参神,通宵不眠。当中参神的善信除了有本地人外,渔民为数确也不少。
整个春节活动裏,男主人会带着一家大小到处拜年,海上的、陆上的、马不停蹄,终日在市面上往来穿梭。此刻,小孩们最是开心不过,因为拜会亲友越多,意味着红封包便会越多;这是小孩子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又难怪他们视春节为大喜日子了。
正月初四日开始,渔民便会陆续启航出海;约在元宵节左右,一切生活习惯便会恢复正常。每年的第一次启航,渔民会有一个礼仪要做的,就是当船只驶经妈祖阁对开的海面时,每艘渔船都会稍停一会,转舵将船头对着妈祖阁的天后殿,奉上清香,燃放一串鞭炮后才扬帆而去;渔民称之为“行张”,他们祈求天后保佑他们新的一年出海能够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有时同一时间遇着船只出海多,便需要排队等候;此举亦含有渔民向天后拜年之意。住在妈祖阁附近的人,每年在那段时间总有十天八天是不分日夜随时会听到燃放炮竹的声音的,好梦正浓的也为之惊醒。政府为尊重渔民的习俗,一向不加干预,渔民这种习俗看来还是要继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