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概况
澳门工业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有较明显的变化,七十年代发展速度加快,八十年代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澳门四大经济支柱之一;而到九十年代初,又开始出现放缓现象。
早在三百年前,澳门便有铸造铜炮和製造帆船的工业,且颇负盛名。后来,铁炮取代铜炮,加上其他历史原因,澳门铸炮工业被淘汰而衰落,成为历史陈蹟。
在近一百多年间,神香、炮竹、火柴等手工业兴起,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曾经一度成为澳门的主体工业。到了六十年代后,神香、炮竹、火柴等手工业为新兴的织造工业和製衣工业所取代而走向式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澳门开始出现织造工业,是一种使用木机进行生产的手工劳动,家庭式经营,规模很小,生产毛巾、线衫及粗布等低级产品,这是澳门织造工业发展的雏型。
五十年代中期,小规模的胶鞋厂、搪瓷厂、手套厂、彩瓷厂、雕刻家具厂、小五金厂相继出现,不少工业採用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有了进步。但是,销售市场祇有葡国及葡属东西非地区,由于市场狭窄,产品销量因此受到限制。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澳门工业出现新的变化,毛织业由家庭式的手工业工场发展到设厂生产。部份製衣厂换上电动缝纫机,规模逐渐由小到大,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量亦有所增加。假髮工业和胶珠刺绣工业,在短时间内有数十家工厂投产,发展相当快;后来由于受原料供应的影响,以及产品追不上市场需要,数年后便趋于式微。
六十年代后期,为适应澳门毛织业发展的需要,首家毛纺厂建成投产,奠定澳门毛纺工业基础。在此期间,澳门工业产品市场逐步扩大,除了葡国及葡属地区之外,开始向欧洲共同市场如英国、法国、西德等国家拓展,不久又打开北美市场,澳门工业产品从此便走向世界市场。
由于受西方经济发展的刺激和香港经济兴旺的带动,同时,澳门政府逐步推行开放政策,吸引港商及外商到澳门投资,促使澳门工业在七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製衣业和毛织业迅速壮大,塑胶、电子、玩具、人造花、建筑材料等新工业开始兴起。自 一九七六年之后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状态,特别是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数以万计的内地移民涌入澳门,为澳门工业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解决工业发展与劳力不足的矛盾之后,工业经济出现罕有的好景象,带动了澳门整体经济的繁荣。根据前澳门政府统计司统计,一九七八年澳门有工厂八百七十家,总产值为十四点四三三六亿元,而一九六一年全澳祇有一百七十二家工厂,总产值仅得七干五百六十九万元。对比之下,一九七八年工厂总数等于一九六一年的五点零六倍,总产值等于一九六一年的十九点零七倍,工业的发展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资料显示,从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一年的十年间,澳门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达到百分之十六点七,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在同期内的增长率是百分之十点四,还逊色于澳门。
以纺织工业为主的澳门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八十年代进入全盛时期,工业行业的数目、工业场所的数量、工人人数和生产总值,均达到澳门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这十年内,除了一九八五年由于受到外销市场收缩的影响,工业生产受挫而出口下降了百分之一点零七之外,其余年份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普查生产值由二十九点五五亿元增至一百三十四点八一亿元,增加了百分之三百五十六点二一,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六点四。到了一九九一年,工厂减至二千零六十九间,工人减至六万一千三百八十人,不过产值仍有增长,达一百四十点一三亿元。一九九三年全澳工业总产值一百四十三点一五九九亿元,比一九九二年微升百分之零点一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澳门纺织工业形成纺、织、缝、染、洗生产配套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是达到要求的,这是澳门纺织工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个标誌。与此同时,为工业提供服务的辅助性工业,如配料、商标、机绣、拉链、钮扣、印花、洗水、纸品、胶袋等行业应运而生,使澳门工业如虎添翼,在八十年代达到顶峰。
由于经济环境较佳,在八十年代期间有商人投资开设一些工业新项目,如生产钢琴、露营帐篷、珠饰、牙科配料、首饰、磁带、骑具等。虽然投产的工厂数目很少,每个项目大都是一家工厂,但是在工业多元化方面却起带头的推动作用,对澳门的经济和民生是有益的。例如钢琴这种高档消费产品,目前澳门出产的钢琴已经销往海外多个地区。过去澳门所需的牙科配料是由香港製作的,自从澳门有了牙科配料厂,就不再到香港去配製了;这不仅对病患者是一件好事,同时还为澳门培养了牙科技术人才。
可惜有些行业因遇到困境而又无法解决,由此一蹶不振。例如新兴的电子工业,一九八四年产值二点三二亿元,在澳门工业出口总值中排第四位,很有发展前途。但是,一九八五年世界市场出现饱和,大量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加之缺乏设计新产品的技术人才,澳门当局又未能及时提供贷款和援助,不少工厂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另有一部份迁往大陆,原本一九八五年有三十多家电子厂,到八十年代末祇剩下二、三家。
进入九十年代,澳门工业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降情况,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市场疲弱,减少进口数量,直接影响了澳门工业生产的发展。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一九九○年澳门有四十家工厂因违反产地来源规定条例,约有五亿元的纺织品被禁止输入美国,工业出口总值因此而减少。同时,美国取消四类纺织品的配额,数量达五十一点一万打,使澳门工业受到冲击而出现负增长。海湾战争也是一个不利因素。此际,由于我国内地、泰国、马来西亚等邻近地区的生产成本(包括工人工资、厂房租金、水电费)低于澳门,成为澳门强大的竞争对手,致使澳门原有的优势削弱,逐渐处于被动地位。
一九九二年澳门工业生产情况晷有起色,根据前澳门政府统计司的资料,一九九二年工业出口总值为一百四十点八三亿元,增加七点五七亿元,增幅百分之五点六八。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市场经过一九九○年和一九九一年疲弱性的消化之后,一九九二年增加进口的数量,补充市场的需要。澳门输往美国的工业产品增幅较大,也与美国恢复纺织品配额有关。同时,开拓亚太地区的新市场,销往该地区的工业产品所佔的比例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八点四,也是好转的主要原因。
澳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六十年代初期从家庭式纺织业起步,经过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蓬勃发展,成为澳门的第一大工业。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澳门工业面临新的课题,即如何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现在全澳工业从业人员约五万人,比一九九一年时的六万一千二百八十人已减少了百分之二十。
早在三百年前,澳门便有铸造铜炮和製造帆船的工业,且颇负盛名。后来,铁炮取代铜炮,加上其他历史原因,澳门铸炮工业被淘汰而衰落,成为历史陈蹟。
在近一百多年间,神香、炮竹、火柴等手工业兴起,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曾经一度成为澳门的主体工业。到了六十年代后,神香、炮竹、火柴等手工业为新兴的织造工业和製衣工业所取代而走向式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澳门开始出现织造工业,是一种使用木机进行生产的手工劳动,家庭式经营,规模很小,生产毛巾、线衫及粗布等低级产品,这是澳门织造工业发展的雏型。
五十年代中期,小规模的胶鞋厂、搪瓷厂、手套厂、彩瓷厂、雕刻家具厂、小五金厂相继出现,不少工业採用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有了进步。但是,销售市场祇有葡国及葡属东西非地区,由于市场狭窄,产品销量因此受到限制。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澳门工业出现新的变化,毛织业由家庭式的手工业工场发展到设厂生产。部份製衣厂换上电动缝纫机,规模逐渐由小到大,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量亦有所增加。假髮工业和胶珠刺绣工业,在短时间内有数十家工厂投产,发展相当快;后来由于受原料供应的影响,以及产品追不上市场需要,数年后便趋于式微。
六十年代后期,为适应澳门毛织业发展的需要,首家毛纺厂建成投产,奠定澳门毛纺工业基础。在此期间,澳门工业产品市场逐步扩大,除了葡国及葡属地区之外,开始向欧洲共同市场如英国、法国、西德等国家拓展,不久又打开北美市场,澳门工业产品从此便走向世界市场。
由于受西方经济发展的刺激和香港经济兴旺的带动,同时,澳门政府逐步推行开放政策,吸引港商及外商到澳门投资,促使澳门工业在七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製衣业和毛织业迅速壮大,塑胶、电子、玩具、人造花、建筑材料等新工业开始兴起。自 一九七六年之后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状态,特别是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年,数以万计的内地移民涌入澳门,为澳门工业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解决工业发展与劳力不足的矛盾之后,工业经济出现罕有的好景象,带动了澳门整体经济的繁荣。根据前澳门政府统计司统计,一九七八年澳门有工厂八百七十家,总产值为十四点四三三六亿元,而一九六一年全澳祇有一百七十二家工厂,总产值仅得七干五百六十九万元。对比之下,一九七八年工厂总数等于一九六一年的五点零六倍,总产值等于一九六一年的十九点零七倍,工业的发展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资料显示,从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一年的十年间,澳门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达到百分之十六点七,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在同期内的增长率是百分之十点四,还逊色于澳门。
以纺织工业为主的澳门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八十年代进入全盛时期,工业行业的数目、工业场所的数量、工人人数和生产总值,均达到澳门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这十年内,除了一九八五年由于受到外销市场收缩的影响,工业生产受挫而出口下降了百分之一点零七之外,其余年份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普查生产值由二十九点五五亿元增至一百三十四点八一亿元,增加了百分之三百五十六点二一,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六点四。到了一九九一年,工厂减至二千零六十九间,工人减至六万一千三百八十人,不过产值仍有增长,达一百四十点一三亿元。一九九三年全澳工业总产值一百四十三点一五九九亿元,比一九九二年微升百分之零点一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澳门纺织工业形成纺、织、缝、染、洗生产配套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是达到要求的,这是澳门纺织工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个标誌。与此同时,为工业提供服务的辅助性工业,如配料、商标、机绣、拉链、钮扣、印花、洗水、纸品、胶袋等行业应运而生,使澳门工业如虎添翼,在八十年代达到顶峰。
由于经济环境较佳,在八十年代期间有商人投资开设一些工业新项目,如生产钢琴、露营帐篷、珠饰、牙科配料、首饰、磁带、骑具等。虽然投产的工厂数目很少,每个项目大都是一家工厂,但是在工业多元化方面却起带头的推动作用,对澳门的经济和民生是有益的。例如钢琴这种高档消费产品,目前澳门出产的钢琴已经销往海外多个地区。过去澳门所需的牙科配料是由香港製作的,自从澳门有了牙科配料厂,就不再到香港去配製了;这不仅对病患者是一件好事,同时还为澳门培养了牙科技术人才。
可惜有些行业因遇到困境而又无法解决,由此一蹶不振。例如新兴的电子工业,一九八四年产值二点三二亿元,在澳门工业出口总值中排第四位,很有发展前途。但是,一九八五年世界市场出现饱和,大量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加之缺乏设计新产品的技术人才,澳门当局又未能及时提供贷款和援助,不少工厂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另有一部份迁往大陆,原本一九八五年有三十多家电子厂,到八十年代末祇剩下二、三家。
进入九十年代,澳门工业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降情况,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市场疲弱,减少进口数量,直接影响了澳门工业生产的发展。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一九九○年澳门有四十家工厂因违反产地来源规定条例,约有五亿元的纺织品被禁止输入美国,工业出口总值因此而减少。同时,美国取消四类纺织品的配额,数量达五十一点一万打,使澳门工业受到冲击而出现负增长。海湾战争也是一个不利因素。此际,由于我国内地、泰国、马来西亚等邻近地区的生产成本(包括工人工资、厂房租金、水电费)低于澳门,成为澳门强大的竞争对手,致使澳门原有的优势削弱,逐渐处于被动地位。
一九九二年澳门工业生产情况晷有起色,根据前澳门政府统计司的资料,一九九二年工业出口总值为一百四十点八三亿元,增加七点五七亿元,增幅百分之五点六八。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市场经过一九九○年和一九九一年疲弱性的消化之后,一九九二年增加进口的数量,补充市场的需要。澳门输往美国的工业产品增幅较大,也与美国恢复纺织品配额有关。同时,开拓亚太地区的新市场,销往该地区的工业产品所佔的比例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八点四,也是好转的主要原因。
澳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六十年代初期从家庭式纺织业起步,经过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蓬勃发展,成为澳门的第一大工业。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澳门工业面临新的课题,即如何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现在全澳工业从业人员约五万人,比一九九一年时的六万一千二百八十人已减少了百分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