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建筑风格浅析
(1)布局
布局的类别 根据平面图,澳门建筑物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将底层作为贮物室和佣人住处,而主要起居部份则在楼上;
其二,以底层作为主要住所。
前一类布局常在葡国住宅建筑中见到,通常为十六至十七世纪建成的古旧建筑物採用。而澳门建筑物大部份属于后者。
当其主要起居间设在底层时,其布局次序通常为门、院子、大厅、杂物房、厨房和佣人住处。
小一点的房子则祇有大厅及两侧的睡房,厨房设在建筑物的角落。
多层的住宅楼宇,门廊加大为前厅,与中间的院子和后面的大厅佔了两层高的空间,卧室设在二楼,由中间院子的侧面楼梯通上去。
后来建的楼房,一楼的楼层加高,加高后大厅则无需佔两层楼高了,这样就能把客、饭厅设在一楼。大厅设在底层,主要用于礼仪庆典。
几乎所有中国人家都设有祖先的神坛,小一些的房屋则设一个神位,以免佔用一房间。无论是神坛还是神位,一定设在中轴上,往往设在轴的末端。
地下室 地下室是西方概念及其持色之一。中国建筑(南方)从不採用地下室,但在葡萄牙建筑中却十分普遍。地下室提供了储物空间。有时整个建在地底,祇于临街处的地面开窗。这样的地下室往往通风不良,室内黑暗潮湿,建造时没有考虑防潮的更甚。但也有“地下室”整个建在地面上。要是这样建,一楼就是主楼层了,厨房和杂物房就跟地下室合一,窗户敞开,用粗条铁加固防盗。
天井/庭院 在中葡建筑中都很常见,澳门住宅楼房很喜欢採用。因空间狭窄,天井有时祇够为室内採光而非作为室外空间用。若用作勤杂地方,那天井就起着把厨房和佣人住处与主楼分隔的作用。
走廊/阳台/游廊 澳门楼房的走廊,通常採用西式设计建造,位于屋前或庭院四周,既可遮阳又可挡雨,又是室内和户外起居的过渡空间。走廊由承力墙承托和外侧一排柱子或墩子支撑。
混凝土引进澳门之前,柱子之间採用拱形结构,若跨度不大则用石板。拱、墩都用砖块砌成,外加古典花纹来装饰。阳台为平顶,周边有栏杆。通往走廊的门通常是法国式的。
走廊是西式的,其余主要部份全是中式的,这样的楼房在澳门并不罕见。
骑楼/露台 伸出式的骑楼,是澳门常见的巴罗克式建筑特色。它克服了楼房正面的单调,给市镇楼房增添特别的建筑活力。骑楼可以遮阳挡雨观景,也可以在高高离开地面的楼层上种种花草。
骑楼通常由建筑物外墙伸出来的托座承托。垂直支撑物是细条的铸铁或石柱。骑楼平台中间部份往往呈扇形突出,给建筑物临街的正面加了一条曲綫。若是一排楼房,这条曲綫就使整个正面呈现一种波浪的动感。骑楼的栏杆是用精工细铁组合各种优美图案造成,间或是中式,间或是葡式。
(2)建造
结构 澳门大多数建筑物都由承力墙构成,以支撑楼面和楼顶,通常都採用结构墙而不用框架建造。因为澳门多数是多层楼房,还要考虑抵御颱风问题。就此而言,当祇有木、砖、石这些可用材料,结构墙要比框架结构可提供较佳解决办法。那种中国建筑常见的木框架结构在澳门是很少见的。
在承力墙之间接近的间距架设木托樑。现成可用的木料,其长度局限了墙的位置。在大厅裏,主横樑用来支撑楼面,可缩小托樑之间的跨度。至于屋顶,则用桁架取代之,为了缩短间距,楼面托樑通常採用圆木杆。
地基 地基通常高出地面,有时高出地面三、四英尺。最常用的是石材。若有不平整处,则铺上粗石子掩盖。在多数情况下,石工在表面嵌砌石板,用精制水泥嵌填砌缝。
遇有斜坡地形,地基通常筑成地下室的墙,地下室则部份高于街面,部份低于街面。这样,地基也成为一堵挡土墙。
花园裏的独立式建筑物,地基有时是矮墩座,建筑物就矗立其上。
墙 墙因其结构功能,建得很厚实,厚墙还可以起隔热绝缘作用。空位九吋的空心墙很普遍。
早期澳门建筑用草根灰“粽冧”(“Chunam”的粤语音译,“夯实”的意思)来建墙,那是以泥土、稻草根、石灰、蚝壳桩捣而成的特有混合灰泥,筑成的墙又厚又结实,用来作墙皮也非常经久耐用。实际上澳门早期筑的城墙堡垒大都用这种材料。
砖块是主要建材,坚硬耐用的砖块可从中国南部地区获得;这种砖烧得很透,敲击碰撞时铿锵有声,是由浅灰色黏土为坯,放在煤炭窰裏烧成,有时还烧上製作者的印记。
住宅楼宇的墙全用石块建造的并不多见,通常是砖石合用,下面地基用石块,上面用砖。优质花岗石现成可用,大理石则一般用于室内。
专用于厚城墙和防御工事最优质最坚固的建筑材料,当属一种由石灰、黏土和软体动物贝壳类混合捣合的灰浆。还有一种普通的“红泥” ,通常用于家居建筑时是由大份量的黏土加石灰和水泥混合而成砂浆。这种灰泥有时用于外部抹灰(批蕩),但往往很快剥落。澳门用的石灰,是本地用蚝壳煅制成的,用于抹灰打底很受欢迎。
墙壁一般都粉饰,涂成白或清浅雅緻的粉红、蓝、绿或黄色。若不粉饰,墙壁裸露的砖缝石隙,也会用水泥嵌塞填平。
柱 除了中式庙宇以外,澳门的建筑物绝少全靠柱子支撑。柱子祇用于承力墙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入口门廊、走廊及天井周围。
柱子用料不一,多用木、石、砖、金属製品,后来用钢筋水泥。木柱子通常与中式屋顶建造有关,横断面为圆形,柱脚为石础。多层楼宇中,每层的木柱子都以石础相连接。
中式庙宇的石柱子的横断面为正方形,横樑也是石做的。但石柱子在民居墙并不常见。民居更喜欢採用西方古典柱子,往往涂上灰泥,色彩柔和,柱顶则为白色。有时柱子祇为装饰而非结构所需要。
砖柱或扶壁通常用来承托拱门,多见于走廊或庭院四周通道。在屋子内部,分间开的拱形结构乃用于支撑大通道的空间,例如中央庭院后面大厅的入口,砖拱和扶壁毫不例外地採用古雅的装饰。不涂灰泥的砖结构和石结构,很少用作拱门。拱门通常都涂上灰泥,再加白色线条装饰。
屋顶 在混凝土结构引入澳门之前,澳门多数楼宇为双斜面的“金”字屋顶。木料为主要建材。当採用拱廊阳台时,屋顶往往是平的。一九○○年之后,平顶屋愈加普遍,通常为混凝土结构,以砖墙或柱子来支撑。平屋顶的好处是提供较多空间晾晒东西或进行文体活动,所以愈来愈受欢迎。
澳门所见的斜屋顶全是中式建筑,其结构从墙头到墙尾全用木桿桁条。若两墙之间跨度大,桁架通常为单柱桁架,用作中间支撑。由于很多时候受现有木料长度所限,跨距祇许二十呎左右,因而跨距就决定了墙的位置。桁架顶是修长的椽木条,支撑其上的双层屋瓦。上层屋瓦是按瓦垄间隔铺砌,构成一排排接连不断的通向屋檐边的瓦沟。屋瓦是一些四方形薄片,由上往下一排排拼砌到屋檐再重叠,在扁瓦边则盖上半圆形的瓦筒,然后用灰浆封牢。两层屋瓦之间每隔一定距离都留有通风孔。有屋檐伸出外墙的不用设檐槽,若屋顶祇到矮挡墙,墙背后有一明沟将雨水导入排水管。
澳门一般不用烟囱,厨房多分隔开建在庭院。屋宇墙面很少设有壁炉。
澳门的屋顶建造式样主要受中国影响,原因是其建筑材料和工匠易得。有趣的是,澳门许多建筑物正面全是西方式样设计,背后却匿藏着一个中式的斜屋顶。
同样,有些建筑外观是中式的,内景却採用西式;屋顶和屋前的门廊木柱都是典型中式的,但在室内却可发现西式的单柱桁架,从中间支撑着屋顶。其建筑构造为中葡合璧:屋顶的一边由一排柱子支撑,而另一边以承力墙承托。
矮挡墙/女儿墙 澳门建筑多採用的矮挡墙,源于西方建筑,平屋顶和斜屋顶都有这种建造。从视觉看来,矮挡墙加强了建筑物与天空的平行感,象徵着楼房的所有垂直线条的终端。对于单层中式屋宇,屋顶有屋脊和屋檐的亦有同样的效果。然而多层楼房斜屋顶的屋脊从街上是看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矮挡墙连同檐楣装饰线就强调了平衡感,与建筑物、主要是宽大窗户空间的垂直线条相协调。採纳西方建筑特色,增加了楼房的优美;特别沿街整排楼房都一样的设计建造,就给城市景观增加了统一的和谐感。
有时西式矮挡墙也加上中国特色,例如中式屋檐的装饰和中式灰泥图案。
(3)门
那类主要起居空间在底层的屋宇,正门通常安装了两三道门,最外一道可向外推开,是齐眼高可遮挡外边视线的褶门;中间是有圆木横栅的拉门(趟栊),既能起防盗作用又利于通风;最裏面的是实心门,向裏开,夜间才关闭。有些屋宇把最外那道门省去。
大门口往往比街外高出几级石阶,凹进屋檐内成屋前的门廊。
室内门的上方多有扇形气窗,以作通风採光。有时设有双重门,外门有固定百叶窗隔板,而裏门则是实心构造。
门全是木造的。好一些的用柚木,一般则用山樟。木结构一般都油漆,外门漆上棕色或黑色,而内门则漆奶白色。气窗的玻璃有时涂上各种鲜艳色彩。若门洞开在承力墙,则加一道门拱或一条门楣。外门的门框一般用石砌,以配搭灰泥粉饰的墙壁。
(4)窗
澳门房屋的外窗粗略可分为两种:楼下的和楼上的。楼下的通常用石作框,加铁条以策安全。古老一些的房子并无窗扉,因楼下并不打算住人,祇用来放置杂物,是到后来才加上活动的百叶窗的。楼上的窗宽阔宏大,几乎从天花板直落地板,分作上、下窗,下窗祇到齐腰高。
窗户全是木造,早期用薄蚝壳代替玻璃,好使室内光线柔和。澳门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有木造百叶窗,可根据太阳的不同位置来调校活动窗叶的不同角度。百叶窗往往漆成深棕色或绿色。
窗口通常有石楣或木楣,有时用砖砌成拱形。窗框不加任何装饰,以配衬灰泥粉饰的墙壁。窗顶有窗楣保护。
窗户之间隔给垂直建筑物以节奏感,这是葡萄牙乐于採用的设计。大窗户的垂直线条和宽楣与屋顶矮挡墙相配衬,达致平衡的效果。
面向内院或天井的窗户,常常设计得更加精美。上有天窗的天井,窗户佔去面向天井的整边墙,为木匠提供一个大好的发挥机会,把整面墙化为窗花屏风;而屏风的彩色玻璃,为室内提供一个光线极幽昧的空间。
(5)装饰
陶艺製品 中式装饰影响主要表现在陶製品装饰方面,几乎所有澳门建筑物都毫不例外。最常见的是用方块赤陶瓦砌于墙头及砌结窗栅,多为绿色,用灰浆固定。
葡萄牙装饰影响则反映在用于花园或围栏作为栏杆柱的彩瓶和花砖。前者在澳门很常见,常跟中国式的装饰一起使用,不过花砖则很少见。因为花砖产自葡国,价值昂贵和不易在澳门买到。结果祇有少量花砖用于屋檐下或室内作墙壁下半部的衬层。
灰泥製品 澳门建筑在灰泥製品使用上,是中葡特色的随意混合。因为是最廉宜的装饰,连穷人家的房子也採用。
中式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装饰落水管。这些直径四吋长约三至四呎的赤陶管抹上灰泥一节节成竹筒状,完全是中国南方的风尚。有时在西式房屋的正面也会见到,结合做装饰用。
在中式屋檐下,常会见到泥塑雕像,上了鲜艳色彩,配上着名诗人的诗句。
葡萄牙影响则主要表现在矮挡墙、檐楣的装饰以及在房屋正面古典图案的应用方面。
石製品 住宅楼宇用石製品作装饰并非少见,主要用在市政或宗教建筑物上。石製品通常用作栅栏、纪念匾牌、灯柱和门窗孔洞框架等。当用作框架时,其设计一般很简单。整个门用石的不多见,最好的例子是大三巴牌坊,它充份显示了东西方艺术的融合。
金属製品 用于装饰的金属製品,主要指铸铁和熟铁,用来做栏杆、围栏、窗格窗花、闸门等。其设计常有各种複杂的图案花纹,以垂直线条为主。金属製品通常油成绿色或深棕色。
室内装饰 澳门住宅的室内装饰是中葡合璧的。大厅的墙上往往用中国书画点缀,其家具摆设也基本保留中式;八仙桌子厅中放,椅子沿墙摆两旁。好一些的家具是用柚木或乌檀木造的,再镶上大理石。楼梯口往往设有大镜子。
(6)园林建筑
有关花园的哲理和设计,华人跟葡人完全不同。华人把花园视为形象化的艺术,能助人沉思,激发灵感;而葡人却视花园为理念和程式。结果,就花园的布局而言,中葡的相互影响很少。儘管如此,在花园的多种多样点缀装饰上,仍可看出有某种程度的融合,有时表现在使用材料上,有时又表现在图案式样设计方面。
(7)结论
澳门中葡建筑的相互影响并非对等地表现在建筑物的各个方面,有些方面表现较突出,有些则不太明显。由于中葡人士生活方式不同,彼此的影响并没根本改变中葡各自的典型格局。相互影响最突出的是在建造和装饰方面。中葡建筑彼此自由借鑒对方的建筑意念和形式,将五花八门的中西装饰特色共冶一炉,使澳门建筑别具一格,饶有趣味。正因如此,澳门建筑相互影响的效果,胜于单一风格的建筑。
中葡建筑的相互补充和丰富的结果,产生了最适合澳门条件的独特建筑。中葡风格的巧妙结合,取长补短,和谐融洽,形成了一种新风格。
(8)相互影响的缘由
1).气候环境的需要 澳门和葡萄牙都享有温和的气候,利用阳光和通风最值得关注。适合葡萄牙老家的一些意念和技术,许多在澳门也适用。例如走廊、阳台、葡式活动百叶窗等,对于热带气候非常适合。因此葡人从实际需要出发把祖家建筑引入澳门。
2).建筑材料的获得 葡人初在澳门建屋时,除少数特别项目外,几乎全无来自葡国的建筑
材料。他们祇能就地取材,用中式建材。他们渐渐地也学会使用这些材料的技术。另一方面,华人建造者也觉得建传统中式房屋的优质木材愈来愈难求,就多用砖石代替。但承重的砖石结构工程又带来新问题,尤其是在结构上开门窗,而恰好葡人似乎对此更为熟练,可提供较好的解决办法。
3).地盘需要 由于澳门是向高密度发展的地方,多层建筑不可避免。葡萄牙建筑技术则最适合为此目的而採用在澳门获得的可用之材。因此澳门许多房屋的建造,都受葡式影响。
4).僱用同一批建造者 定居澳门的葡人不多,建房时祇能僱用本地华人。在建造过程中,中国建筑技术就被推荐给葡人了。中国建造者在工作中也向葡人学到不少东西。当他们给华人盖房子时,又把葡风的观念引入中国建筑之中。
5).西化的趋势 到十九世纪末,澳门华人总的趋势是採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技术。当盖房子时,他们也倾向于建西式的,至少在外观上採用西式风格;但往往又因中国传统根深蒂固,所以在室内设计和装饰方面,仍保留中国的传统特色。
6).人口的构成 澳门早期主要是葡人,祇有少数华人。那时,葡萄牙建筑雄踞营造业。十七世纪后澳门人口绝大多数是华人,许多葡人与华人通婚,结果,他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接近华人。因此到后来,实在难以找到一所纯葡式的住宅。但中式房屋受葡式影响多于葡式楼房受华风影响。尤其是中葡人民之间的友好关係,进一步促进了相互影响。由于不存在猜忌和怨恨,使得他们更乐意接受彼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