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
《禹贡》
旧传为夏史官或夏禹本人所作。如唐孔颖达《尚书正义》认为,“禹制贡法,故以禹贡名篇”,又说:“治水之后,更服汉新,言此篇贡法是禹所制”。古代经学家认为是大禹治水和重新制定贡法的记录,实际上与治水无多关系,为一篇托名大禹治水而记载古代地理情况的著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文献。《禹贡》的成书年代,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成于战国时期,郭沫若认为成书于战国初年,顾颉刚认为成于战国末年,为秦国人所作。为《尚书》中的一篇,篇首一句称:“禹敷土,随山刊本,奠高大川,”假托为夏禹治水后的政区制度,用自然分区的方法,记述当时的全国地理状况。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所记州名与《尔雅》、《职方》、《吕氏春秋》所记不尽相同,基本上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各国版图。分别记述各州的山脉、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其中很多记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如记载相当于今山西省、河北省及河南省北部、辽宁省西部的冀州说:“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记载相当于今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的兖州说:“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愤,厥草帷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筐织文。”以下依次记载导山,导水和五服。全文约1200字,其中对黄河流域的记述较详,对长江、淮河流域的记载较为粗略。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如包含了土壤学和水利工程学的内容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地理著作的始祖,对《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以及唐宋以下的许多地理学专著,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历代注释和研究《禹贡》的,在汉学家一派中主要有训诂《尚书》同时也为《禹贡》解经释地的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清王鸣盛《尚书后案》、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专门研究《禹贡》的有宋毛晃《禹贡指南》、程大昌《禹贡说》、傅寅《禹贡说断》、明茅端征《禹贡汇疏》、清朱鹤岭《禹贡长笺》、胡渭《禹贡锥指》、徐文靖《禹贡会笺》、丁晏《锥指正误》、焦循《禹贡郑注释》、成蓉镜《禹贡班义述》、杨守敬《禹贡本义》等。其中《禹贡锥指》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功力最深。现代学者的研究著作,有顾颉刚《禹贡注释》、辛树帜《禹贡新解》、李长傅《禹贡释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