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复活》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中心情节环绕着玛丝洛娃和聂赫留道夫两个主要人物展开。玛丝洛娃原是聂赫留道夫姑妈家一个半是养女半是奴婢的纯洁少女,由于遭聂赫留道夫始乱终弃而“堕落”为妓女。10年后,玛丝洛娃遭人陷害,被收监受审。在法庭上,与当陪审官的聂赫留道夫巧遇。聂赫留道夫受到良心的谴责,决心以行动来赎罪。他为玛丝洛娃的冤案四出上诉,亲眼见到了沙皇各级官僚的腐败和黑暗。在想与玛丝洛娃结婚的请求遭到拒绝以后,他又决定跟随她同去西伯利亚。在聂赫留道夫的感化和政治犯的影响下,玛丝洛娃改掉恶习,恢复了人的尊严和对生活的信心。最后,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聂赫留道夫也在福音书里找到了出路。
在小说中,作者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对黑暗的俄国现实、反人民的国家机器和贪官污吏、伪善的官办教会作了无情的暴露和批判,反映了广大宗法制农民的不满和反抗,小说中的法庭场面正是腐败的俄国官场的缩影,坐在审判席上的官吏全都玩忽职守、草菅人命,玛丝洛娃只是无数无辜的受害者之一。通过聂赫留道夫的上诉,揭露了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贪赃枉法、专横跋扈的俄国官僚。官办教会为反动政治作辩,他们无视犯人的非人待遇,空喊慈悲,玩弄麻醉人民心灵的把戏,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货真价实的骗子。被地主阶级夺走了土地的广大农民,则赤贫如洗,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些真实的描写是作者的民主主义精神和宗法制农民思想的反映。同时,作者又宣扬了“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这突出地体现在聂赫留道夫的形象塑造上。聂赫留道夫曾经是个正直的青年,也有过改造社会的美好理想,是贵族生活的环境、上流社会的偏见使他变成了一个花花公子;与玛丝洛娃在法庭上的不期而遇使他看到了自己的罪恶,触目惊心的现实又使他从个人的灵魂扫除进而对整个剥削阶级进行忏悔。作者把聂赫留道夫的变化解释为“动物的人”和“精神的人”的相互消长,用“道德的自我完善”和精神“复活”来解释他的弃恶从善,并且最后让他皈依福音书。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被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聂赫留道夫对她的诱骗是她悲惨命运的开端,严酷的现实和极度的痛苦曾使她误入青楼。但受尽屈辱之后,她仍不乏反抗意识和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她敌视污辱她、压迫她的人,同情、帮助象她那样受苦受难的人们。最后在与政治犯共患同难中走向新生。但她不念旧恶,重新爱过去的仇人,并能为对方着想,也体现了作者的道德说教。
小说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有无辜的受害者走在去受审的路上,而逍遥法外的罪人躺在舒适的床上的不同画面对比;有烈日下成串的犯人与迎面而来马车上贵族的不同的境遇的对比;有探监者的痛苦哭泣与太太小姐的欢乐嬉笑,贵族妇女在包厢中勾引情夫与妓女在街头招徕顾客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对比;还有主人公前后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对比,都突出了主题和人物性格。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既有聂赫留道夫在法庭一幕中的细致的、层次分明的内心独白,又有玛丝洛娃等人物通过神态、目光、动作所表现的心理活动。小说还通过浓烈的讽刺色彩强化批判效果,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