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2024-10-10 可可诗词网-外国文学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红与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的长篇小说。维立叶尔城小锯木厂主的儿子于连,从小酷爱读书,不会干木匠活,常受父兄打骂。他阅读拿破仑英雄事迹和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后受到启发,不满封建等级制度,向往自由平等生活。到市长德·瑞那家中当家庭教师后,为报复市长对他的蔑视,占有了市长夫人。此事被与市长争权的敌手揭发,他被迫进了贝尚松神学院。社会的黑暗,迫使他把真实的“观感隐藏起来”,选择“一连串的虚伪”作为“唯一武器”,果然得到彼拉院长的赏识,很快被提升为神学课讲师。彼拉院长受排挤去职时,把他推荐给宫廷大臣木尔侯爵当秘书。他以装扮“彻底地伪君子”为手段,换取了侯爵的信任,获得了侯爵女儿玛特儿的爱情。这时,德·瑞那夫人在听忏悔牧师的诱骗下揭发了他。他气愤已极,潜入教堂,枪伤德·瑞那夫人,当场被捕入狱。在法庭上,他作了愤怒的发言后,断然拒绝上诉,随即被送上断头台,结束了他个人反抗的一生。

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具有反抗性格的个人奋斗的典型。他敏感、倔强,具有高傲的脾气和强烈的自尊心。由于受歧视的家庭处境和平民阶级低微的社会地位,便从小在他心目中种下了反抗的种子,也使他很容易接受启蒙思想家的民主思想和雅各宾党的革命思想。老军医对他的教育,又给他点燃了“靠自己的才能干一番大事业”的理想火花。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主要是因为拿破仑以才取人,为下层社会出身的优秀人物开辟了立功进身之路。王朝的复辟,使法国社会重新戴上了封建世袭等级制的镣铐,将依靠个人奋斗建功立业的道路堵死了,因此他把贵族阶级视为仇敌。与此同时,他又深切地感到,要在“到处是虚伪”的社会里立足,并进而获得“自己的声誉和人类的自由”,就必须先把自己变成“狼”,然后去与豺狼相咬。于是,他便决定“用答尔丢夫的办法去对付答尔丢夫们”,去对“整个社会作战”。虽如此,但他反抗性格的显露仍随处可见。在市长家中,他以占有市长夫人报复市长对他的蔑视;他对贫民寄养所长以高薪聘他当家庭教师断然拒绝,并大骂他是“社会的蟊赋”。在神学院里,他把崇拜金钱和奉承权势的同学都看作是自己的敌人而对他们嫌恶疏远;他还认为“宗教的观念是和伪善的观念,希望发财的观点,不可分的连接在一起的”。在侯爵府邸,他感到“我的周围站满了真正的仇敌”;他在玛特儿甘心做他驯顺的妻子时,他庆幸自己获得了“平民翻身反抗的心情”的报酬。特别是在法庭上,从他对腐朽的封建复辟王朝的公开控诉,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罪恶社会的叛逆者的形象最后归于完成。于连的悲剧,是一个出身贫贱的青年,在封建王朝复辟时期才能无从发挥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剧。

小说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范例。作者塑造的维立叶尔城,贝尚松神学院和木尔侯爵府邸等三个典型环境,分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宗教社会和贵族社会的缩影。它们交溶构织成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三位一体”反动统治下社会生活的全景图,这就为于连的活动和他的性格形成提供了真实的客观条件。在每一典型环境对于连形象赋予某些特质后,伴之以他在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的深化,他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便一环扣一环地展开,于连的反抗性格也就从滋生、发展到最后完成。人物心理描写是小说的另一重要成就。它对表现于连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他内心与外表、思想与行动的特殊矛盾,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又是细致生动、丝丝入扣、极为出色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