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图变假龙图
〔清〕袁枚
嘉兴宋某,为仙游令①。平素峭洁,以包老自命②。某村有王监生者③,奸佃户之妻,两情相得,嫌其本夫在家,乃贿算命者告其夫,以在家流年不利④, 必远游他方,免于难。本夫信之, 告王监生,王遂借本钱,令贸易四川,三年不归,村人相传,某佃户被王监生谋死矣。宋素闻此事,欲雪其冤。一日过某村,有旋风起于轿前,迹之⑤,风从井中出,差人撩井得男子腐尸,信为某佃。遂拘王监生与佃妻严行拷讯,俱自认谋害本夫,置之于法。邑人称为宋龙图⑥,演成戏本,沿村弹唱。又一年,其夫从四川归,甫入城见戏台上演王监生事,就观之,方知己妻业已冤死,登时大恸,号控于省城臬司某⑦,为之申理。宋令以故勘平人致死抵罪⑧。仙游人为之歌曰:“瞎说奸夫害本夫,真龙图变假龙图。寄言人世司民者⑨,莫恃官清胆气粗。”
【注释】 ①嘉兴: 今浙江嘉兴。仙游: 今福建仙游。②峭洁:严刻清高。包老: 宋代的包拯,著名的清官。③监生: 入国子监肄业的人。④流年: 星命家称一年所行之运叫流年。⑤迹之:寻求风的踪迹。迹: 动词。⑥宋龙图:即宋代的包拯。仁宗时除授龙图阁直学士。⑦臬司: 掌管司法的官员, 俗称臬台。 ⑧勘: 审问犯人。 ⑨司民:管理百姓的人。
【赏析】 此篇选自清代著名笔记小说集《新齐谐》。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为政清廉,有政绩。中年辞官归隐于江宁(今南京)小仓山随园,赋诗作文,游山玩水,足迹半天下。写诗主张直抒性灵,不受格律拘束。古文骈文,也纵横跌宕,自成一家。《新齐谐》原名《子不语》,纯为志怪体,叙事婉曲,文笔流畅。除《新齐谐》外,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
历代多有文章揭露贪官残害人民的罪行,殊不知“清官”害民更甚。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具体案件,揭露当了福建仙游县县令的宋某,为了沽名钓誉,竟非法判两名无辜者以杀人罪抵命。
小说摒去人工雕饰,按照时间顺序,平平叙来,篇幅虽小,却显得从容不迫。不过需特别注意的是,在情节关键之处,作者总是设下伏笔,或特意点染,或重笔描述,令读者自然地产生悬念,从而增加阅读兴趣。
小说开头,重点介绍宋某性格特征:“平素峭洁(平常为人严刻清高),以包老(包公)自命”,虽仅寥寥九个字,却是一篇之纲,是造成冤案的根本原因,是作者鞭挞的根本所在。接着叙述事件经过: 奸夫奸妇,因“两情相得”,引出贿买算命先生唆使原夫远去四川贸易,“三年不归”的情节,这是村人谣传原夫某佃户被奸夫王监生杀害的诱因,更是宋某错断此案的外因。而事有凑巧,又从井中捞出一具“男子腐尸”,妙就妙在是“腐尸”,无法辨认,使得宋某更加“信为某佃”。必然性中增加了偶然性,偶然的情节更加速了冤案的进行,于是“严行拷讯”奸夫奸妇的结果是“俱自认谋害本夫”,终于铸成冤案。
如果小说至此结束,亦无不可。但酷吏反获清官美名,而沉冤莫伸,人们不平心理难以平息。于是作者又写出具有强烈戏剧性的情节:“邑人称为宋龙图(宋代龙图阁直学士包拯),演成戏本,沿村弹唱”,欲抑先扬,并让原夫回来观剧,被害“死者”,竟成原告。结果冤案得以申雪,“宋令以故勘平人致死抵罪”。宋某清官的美名没有捞到,反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真是大快人心。作者余情未了,又以仙游民歌作为全篇的总结,一笔点睛,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