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技
〔清〕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①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②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③,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④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⑤。”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⑥; 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⑦,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⑧,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 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⑨,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⑩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11)五指下削其股; 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12),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 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 不然,股已断矣!”
【注释】 ①淄之西鄙: 淄川的西边。鄙: 边远的地方。②少林即嵩山少林寺,自成流派,称少林派。③ 唾手: 吐唾掌中,这是有些人在开始打拳时的习惯动作。④诩(xu许)诩然: 欣喜夸耀的样子。⑤一角低昂: 比一比高下。角: 角斗。⑥蹈僧瑕: 攻击和尚的破绽。⑦历下: 今山东济南市。⑧颠倒一身: 翻来复去只我一个人表演。⑨个中人:此中人,意为内行人。⑩颃颉(xiehang协杭)间: 相持不下的时候。(11)骈:并拢。(12)孟浪迕客:孟浪:鲁莽。迕:冒犯。客:指李超。
【赏析】 《武技》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讽刺性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李超的两次角斗,说明了骄傲自满必然失败。这两次角斗各自独立而又前后映照,写得饶有风趣,耐人寻味。第一次角斗,写李超从少林寺僧习武,方学得一点皮毛,便骄傲起来,自以为对师父的本领“已尽能之”,他师父叫他与自己一角高低,他仍不醒悟。在角斗中“时时蹈僧瑕”,不自量力地欲击败师父,结果被师父忽起一脚,踢了个“仰跌丈余”,惭沮万分。第二次角斗,写李超武艺精进之后,在济南遇一卖艺的女尼招一观众下场“一扑为戏”。李超忘了过去的教训,又“意气而进”。他见女尼“年少”,外表“文弱”,就看轻她; 把女尼的主动看作胆怯,好名喜胜,步步进逼,结果被女尼并拢五指一掌,打得“蹶仆不能起”。这两次角斗,一僧一尼,一长一幼; 前次是僧人请角,后次是李超自己请角; 前次遭脚踢,后次被掌削;前次是仰跌,后次是“蹶仆”(趴下);前次摔得轻,后次摔得重。前后一一照应,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层递关系,深入了一层,前次角斗是后次的铺垫,后次角斗失败得更惨,则是骄傲自满而又不汲取教训的必然结果,这就使故事具有一种道德训诫的意义。
这两次角斗不仅故事之间相互映照,而且各个故事内人物之间也互相对照。第一次角斗中,师徒间三次对话,就是一个对照。第一次李超骄傲自满时说:“师之所能,我已尽能之”; 第二次少林僧含蓄地笑着说:“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第三次是李超“仰跌丈余”后,少林僧拍着巴掌又说:“子尚未尽吾能也。”一“已”和“既”、“尚未”,互相照应而又转折,使不同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在第二次角斗中,李超和女尼的对照,更是写得活灵活现,意味深长。李超武艺一般,然而却年少好胜,女尼不愿与角,他“请之再四”; 女尼“遽止”,他又“固请再角”; 一心想打败她,“以要一日之名”,结果被轻轻一掌击倒。而女尼武艺高强,却不外露,“踪迹诡异不可测”(王渔洋语),当她识得李超武术为少林宗派时,即 “呵止”,“愿甘拜下风”; 李超“请之再四”,观众再三怂恿,她才答应无妨“一戏”,“会意可耳”; 当发现李超违诺,急欲取胜时,她又突然停手; 李超“固请再角”,她才轻轻把李超击倒,末段的补叙说明这还是手下留情的,可见这个女尼的武艺超凡。但明伦对这一段评论说:“真能事者,自能解事,必不骄人,必不妄动。”大凡高人总是如此大智若愚,而不咄咄逼人; 只有那些浅薄之辈,才稍有所得,即恃强气盛,这种人的结局,没有不出丑露乖的。这一对照,揭示了做人两种态度 两种结果。李超的教训,不仅对习武的人有教育作用,对世之学者也是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