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
课文导读
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 中 《狼三则》 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 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叙事, 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 环环相扣, 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 点明时间、 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 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 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 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 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 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 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 点明故事的主题,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 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 结构紧凑, 情节曲折, 语言简洁生动, 主要通过动作、 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 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在文中, 故事的发生、 发展、 高潮和结局交代得清楚。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 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 凶狠;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径去”、 “犬坐”、 “目似瞑, 意暇甚”、 “洞其中” 等, 表现了狼的狡诈;“惧”、 “投以骨”、 “复投之” 等, 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顾”、 “奔倚”、 “弛”、 “持” 等, 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 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暴起”、 “劈”、 “毙”、 “转视”、 “断” 等, 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课文注译
一屠(1)晚归,担中肉尽,止(2)有剩骨。途中两狼,缀(3)行 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4)投之, 后狼止而(5)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6)并驱(7)如故(8)。
屠大窘(9),恐前后受其敌(10)。顾(11)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其中,苫(12)蔽(13)成丘(14)。屠乃奔倚(15)其下,弛(16)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17)相向(18)。
少时(19),一狼径去(20),其一犬(21)坐于前。久之(22),目似瞑(23),意(24)暇(25) 甚。屠暴起(26),以(27)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2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29)露尻(30)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31)前狼假寐(32),盖(33)以诱敌。
狼亦黠(34)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35)耳(36)。
(1) 〔屠〕 这里指屠户。 (2) 〔止〕 通 “只”, 只有。 (3) 〔缀 (zhuì)〕 联结, 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4) 〔复〕 又, 再。 (5) 〔而〕 连词, 表转折 , 可是 。 (6) 〔之 〕 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7)〔并驱〕 一起追赶。 (8) 〔故 〕 原来 , 旧 。 (9) 〔窘 〕 困窘 , 处境危急 。 (10) 〔敌 〕 敌对 , 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1) 〔顾〕 回头看, 这里指往旁边看。 (12) 〔苫 (shàn)〕 盖上。 (13) 〔蔽〕 遮住。 (14) 〔丘〕 小山。(15) 〔倚〕 靠着。 (16) 〔弛 〕 放松 , 这里指放下 。 (17) 〔眈眈 〕 注视的样子 。 (18) 〔向 〕 对着 , 朝着 。 (19)〔少 (shǎo) 时〕 一会儿。 (20) 〔径去〕 径自离开。 (21) 〔犬〕 名词作状语, 像狗一样。 (22) 〔久之〕 过了一会儿。 (23) 〔瞑 (mínɡ)〕 闭眼。 (24) 〔意〕 神情。 (25) 〔暇〕 空闲, 悠闲。 (26) 〔暴起〕 突然跳起。 (27)〔以 〕 用 。 (28) 〔洞其中 〕 即 “洞于其中 ”, 省略介词 “于 ”, 属于介词结构后置 。 洞 , 名词用作动词 , 打洞 。(29) 〔止〕 动词, 通 “只”。 (30) 〔尻 (kāo)〕 屁股 。 (31) 〔悟 〕 明白 。 (32) 〔寐 〕 睡觉 。 (33) 〔盖 〕 承接上文, 表示原因, 这里有 “原来是” 的意思。 (34) 〔黠 (xiá)〕 狡猾。 (35) 〔笑〕 动词用作名词, 笑料。 (36)〔耳〕 罢了。
问题与探究
1. 你读了这则故事后, 有怎样的启示?
2.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3. 你还能讲出一些与狼有关的寓言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