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原 文]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②名③。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④。斯⑤是陋室,唯⑥吾德馨⑦。苔⑧痕上⑨阶绿,草色入⑩帘青(11)。谈笑有鸿儒(12),往来无白丁(13)。可以调(14)素琴(15),阅金经(16)。无丝竹(17)之乱耳(18),无案牍(19)之劳形(20)。南阳(21)诸葛庐(22),西蜀子云(23)亭(24)。孔子云:何陋之有(25)?
[注 释]
①在:在于。②则:就。③名:名词用如动词,出名。④灵:名同用如动词,显灵。传说龙能兴云作雨,所以水中有龙便会显灵。⑤斯:此,指示代词。⑥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⑦馨(xīn):散发得很远的香气。⑧苔(tāi):苔藓类植物。⑨上:名词用如动词,漫上。⑩入:映入。(11)青:与上句的“绿”形成互文,都是“绿”的意思。(12)鸿儒:博学的人。鸿,原是大雁,这里引申为“大”。儒,有学问的人。(13)白丁:原指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有文化修养的人。(14)调(tiáo):调弄,这里指弹奏。(15)素琴:没有雕饰的琴。素,朴实无华。(16)金经: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所以借金经代佛经。(17)丝竹:借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再引申为奏乐声。以具体代抽象,也是常用的一种借代方式。(18)乱耳:使耳乱,使心里烦。乱,使……乱,形容词用如使动词。(19)案牍:案头的文牍,借指公务。以具体代抽象。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20)劳形:使形劳,使身心劳累。劳,使……劳。(21)南阳:今湖北襄阳—带。(22)诸葛庐:诸葛亮隐居的草庐。庐,村舍。(23)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字。(24)亭,指扬雄的玄亭。(25)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结构助间,作为宾语“何陋”提到谓语动词“有”之前的标志。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迁居)九夷。或(有人)曰;‘陋,如之何(怎能住)?’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 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著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就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然而我的品德使它散发出芳香。苔痕漫上台阶,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满眼青葱。(到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人里绝无粗俗浅薄的庸人。(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读读佛经。既没有嘈杂的音乐令我耳根不净,也没有官府的公务使我身心劳顿。(它可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也可比)西蜀扬子云的茅亭。孔子(曾经)说过:有什么简陋的呢?
[鉴 赏]
这篇传诵人口的借陋室抒情的短文,只用了寥寥八十一字,就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情操,安贫乐道的志趣和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文章很讲究陪笔的运用,反复用相类似或相对立的事物,或从正面或从反面进行衬托。文章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类比,烘托“陋室”不凡的原因——居住的是“德馨”之人,点出全篇的主旨:陋室不陋,在于室主的道德高尚。接着以优美清静的环境描写
烘托不陋的“陋室”和室主的高洁。然后以室主对“鸿儒”和“白丁”的截然不同态度作对比,暗衬出与室主来往的也无不是“德馨”的君子。再以“乱耳”的“丝竹”和“劳形”的案牍,反衬“调素琴,阅金经”的雅趣,显示出作者对勾心斗角的官场的鄙视和追求自我修
养的无限喜悦。篇末以诸葛亮、扬雄自况,以古之名庐名亭衬托今之陋室,再引孔子“何陋之有”的话作结,说明陋室的主人指归何在,与文章开头呼应,浑然一体。作者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而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后对“陋”字做了彻底否定。写法别致,构思精妙。
全文事中见理,景中见情,把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含蓄精炼,有很强的表现力。文章的语言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句式整齐中有参差,错落有致,不拘一格,便于吟咏。
[作者及作品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曾任太子宾客,早年与柳宗元同属当时较进步的王叔文的政治集团,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著作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为自己的居室写的铭文。陋室,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用韵。
《全唐文》是一部唐代文总集,清嘉庆十九年(1814)董浩等编,共收唐五代作家三千余人,文一万八千四百八十余篇,并附有作者小传,是收唐文最多的一部总集。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
《屈原列传》
[2019-04-22]
-
《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04-22]
-
《报任安书(节选)》
[2019-04-22]
-
《弈秋》
[2019-04-22]
-
《齐人有一妻一妾》
[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