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薄二璧
梁尝有疑狱, 半以为当罪, 半以为不当。梁王曰:“陶朱之叟, 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曰:“梁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虽寡人亦疑焉。吾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人也,不知当狱。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 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值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皆相如也, 一者千金, 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 其一者厚倍之, 是以千金。”王曰:
“善。故狱疑则从去, 赏疑则从予。”梁国悦。
这则寓言中的陶朱公,是越国著名政治家范蠡弃官经商后的称号。梁王问怎样判决疑案,他先是自称见识浅陋,不懂得断案,表明自己已经退出政治舞台;继而借厚薄二璧为喻,说厚者值千金,薄者值五百,用对比之法暗示出一个“厚”字。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藏了自己的机锋,尊重了对方的决策权威,可谓善于诤。梁王是个资性聪慧,不耻下问的有为之君。他从陶朱公以布衣身经商“而富侔国”(财富几与国库相等)一事,推断此人“必有奇智”,是从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来看问题,所见深微而准确。而后又以国王身分当面请教,足见他虚怀若谷。陶朱公说厚璧更值钱,似与决疑狱不相干,他却即刻悟出了“施政宜厚”的一番道理。真可谓好鼓不必重棰敲了。
作者贾谊热情地叙述了这则故事,并用“梁国悦”一句结尾,用意深微。其客观作用是用良好的社会效果来肯定梁王“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予”(有疑虑的案件则注销,有疑虑的奖赏则给予)的施政思想;主观意图则是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施政贵在宽厚,刻薄寡恩则不可旷日持久。作者用委婉的语调、巧妙地比喻,揭示了这则寓言的深刻旨意。
——《新书·连语》
这则寓言中的陶朱公,是越国著名政治家范蠡弃官经商后的称号。梁王问怎样判决疑案,他先是自称见识浅陋,不懂得断案,表明自己已经退出政治舞台;继而借厚薄二璧为喻,说厚者值千金,薄者值五百,用对比之法暗示出一个“厚”字。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藏了自己的机锋,尊重了对方的决策权威,可谓善于诤。梁王是个资性聪慧,不耻下问的有为之君。他从陶朱公以布衣身经商“而富侔国”(财富几与国库相等)一事,推断此人“必有奇智”,是从经济管理与行政管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来看问题,所见深微而准确。而后又以国王身分当面请教,足见他虚怀若谷。陶朱公说厚璧更值钱,似与决疑狱不相干,他却即刻悟出了“施政宜厚”的一番道理。真可谓好鼓不必重棰敲了。
作者贾谊热情地叙述了这则故事,并用“梁国悦”一句结尾,用意深微。其客观作用是用良好的社会效果来肯定梁王“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予”(有疑虑的案件则注销,有疑虑的奖赏则给予)的施政思想;主观意图则是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施政贵在宽厚,刻薄寡恩则不可旷日持久。作者用委婉的语调、巧妙地比喻,揭示了这则寓言的深刻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