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老师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想一想,从小学到中学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给你的帮助最大,有哪些事例使你至今不忘,以“一位好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初中语文课本作文训练题。
        【审题】
        题型,有诱导性文字的文题作文。文体,记叙文,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用第一人称叙述。题旨,可以回忆性的,写小学老师,也可以写现任的初中老师,应突出老师“好”的品质; 可以集中写一个方面“好” 品质,也可以写几个方面“好” 品质。
        【构思】
        一、通过发散思考和收束思考,选材和提炼中心思想。题目已提示思路:回忆“从小学到中学”“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给你的帮助最大”的老师,和“使你至今不忘”的“事例”,也就是说,要进行发散思考和收束思考。
        发散思考,就是抓住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尽可能广泛地从头脑中搜索同它有关的材料。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考方法。要对自己的 “记忆仓库” 进行一次“翻箱倒柜” 似地寻求。收束思考,就是对发散思考出来的材料,加以比较、集中、收束,这是一种集中的逻辑思维。发散思考,犹如撒网; 收束思考,好像收网。发散思考和收束思考往往要进行几轮,对材料和中心进行搜索、提炼、优选。
        这个题目一般可以进行如下三轮发散思考和收束思考。
        先回想从小学到初中,有哪些老师,比如小学里语文、数学、政治、音乐、美术、体育、自然常识、历史、地理等科老师; 中学里语文、代数、政治、英语、历史、地理、劳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科老师,这是发散思考。然后,对这些老师进行反复的比照思考,从中选出一个你印象最深、给你帮助最大的老师,比如中学的语文老师。这是收束思考。
        接着进行第二轮发散思考。这位中学语文老师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比如讲课、作业批改、提问、谈话、家访、课外阅读指导、社会调查等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给你什么印象; 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阅读写作等等方面给你哪些帮助、教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收束思考,从中选出几个给你印象最深刻、帮助最大的事例。
        以上两轮思考侧重在搜集、优选材料,第三轮思考可侧重在提炼中心思想。对已经优选出来的事例,进行发散思考,从多方面、多角度,广泛地思考,分析这些事例能够反映老师哪些好品质,将这些项目一项一项地列出来。然后进行比照思考,反复分析思考这些事例最能反映老师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把这项选出来,集中起来,作为中心思想。进而,根据表达这一中心思想的需要,对这些事例进行适当的剪裁截取。
        当然,在实际思考过程中,选材和确立中心思想,发散思考和收束思考,往往是交叉反复的,不一定有明显的阶段性。
        二、纵式结构。
        1.按时间顺序组织“使你至今难忘”的那些事例。选取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事例,表现老师一个方面的品质,要求有的事例详细地写,写得完整生动具体一些,有的事例叙述得概略一些,有详有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表现一位老师的一个方面的好品质。
        2.以感情线索层层深入。可借鉴课文魏巍《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 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层层深入地反映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好品质。开头回忆“最使我难忘的”是小学时候的蔡老师,她十八九岁,有黑痣,温柔而美丽。接着 “依恋”,为什么那么依恋蔡老师?蔡老师从不打骂学生,她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跳舞、观察蜜蜂,亲密无间; 她爱诗、读诗、爱好文学,是“我” 的启蒙老师; 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亲近,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她处事公正,正确处理“我”与同学之间的纠纷。最后写“思念”,每逢寒暑假,难分难舍,睡梦中寻找老师。《我的老师》记叙的是几个片断,在内容上都能表现蔡老师热爱学生的好品质,但是各个片断是断断续续的,怎么有机地组织起来呢?作者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这是依料裁衣的好构思。
        三、横式结构。可学习《任弼时同志二三事》的写法,选取几个生活片断,表现老师几个方面“好”的品质。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时,可开头先写一二段概括全文的话,然后把选取的事例,按性质分类,每段表现老师的一个方面的好品质,用一句话概括,放在段首,然后用若干事例加以说明。
        四、故作否定焦点式写法。“故作否定”是看来否定而实际上并不否定的曲折写法,带有补充、烘托的意味。最有名的例子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运用到通过一件事写一位老师,一般是:不必说他经常备课到深夜,也不必说……(比如爱生如子之类),单说这件事,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位……的老师了。“故作否定”后,聚焦了某件事,集中描述这件事。
        五、感情线结构法。以老师的教育关心激起学生心灵变化为线索,表现老师。
        六、曲往通幽式结构法。老师的品质,老师的心意,几经曲折,才豁然开朗。参见《这心意我明白了》。
        七、对比式结构法。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其他人之间,“我”心目中的不同老师,“我”对同一位老师前后的感觉,都可以对比,在对比中显现特点。
        八、段首中心句结构法。用几件事表现老师几个方面的品质,一段一事一品,段首用中心句标明,条理清晰。参见《王老师二三事》。
        九、主题段结构法。用主题段点明中心,并起全文结构的框架作用。参见《我们的班主任》。
        一○、镜头组合构思法。可摄下一个老师的几个教学生活照,表现一个老师; 也可摄下几个老师的教学生活照,表现老师的群像。参见《给老师画像》。
        一一、选评式构思法,设置选评哪一位老师最优秀的情境,表现老师。参见《我遇到的一道难题》。
        一二、悬念式构思法。掌握的材料本身如有波折、跌宕,可以用悬念式结构。参见《美丽的“谎言”》。
        【相关题目辨析】
        A. 老师,难为您了
        题目: 老师,难为您了
        导语:你已告别初中生活,即将走向未来。今天的语文考试或许就意味着你将来的某一种走向。拿着这份试卷,面对这场考试,你不会没有想法……请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信上说些什么,这就看你的了。
        要求:1.写成书信体。2. 500—600字为宜。
        ——1995年贵州黔东南州中考作文题。
        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把握“难为您了” 的潜台词,一般可写 “难为您为我们付出那么多” 中的一二。下面的优秀答卷写难为您为我们“舍一千好几而拿二三百”,选材立意不一般。在构思中,采用故作否定焦点式写法。作者学习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法,在第二段,用“不必说……不必说……只为了 一件事……”承上启下,运用得当; 记这件事,有波折,先猜测“停薪留职” 申请书,后揭示决心书,以此揭示学生的企盼和敬意,深化了主题。
        敬爱的老师: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转眼三年已一晃而过。看看我们,由初一胆小怕事的小娃娃已变为发出豪言壮语的“小大人”,女生一个个如含苞乍放的花那么美,男生一个个如刚劲稳重的树那么壮。在我们初涉人生的心灵上,你为我们播下种子,播下希望,也播下灿烂的明天。
        不必说你那天背同学上医院,也不必说那天那天您为某同学垫学费,只为了一件事,我不得不由衷地说一句: “老师,难为您了!”
        广州、深圳的一阵阵下海风吹到了我们小小的县城,于是您的一批批同龄人,带着各种美好的梦下海而去。不久,一个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遍县城的角角落落,十六七岁至四十多岁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纷纷结伴南下,以至学校的几位年轻老师留下一串 “!?” 下海去了。
        学校里骚动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我们天天在寝室里议论推测您是否下海,那几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您离我们而去。那天中午,我们看见您独自向校长办公室走去,手里拿着一张纸,我们都认为是您 “停薪留职” 的申请书。我们失望了,可又没办法,谁叫学校那么一点工资与沿海一千好几差那么远。无可奈何之下,我们把失望变为愤恨,几个同学一人一句,写了一篇“大字报”,大骂下海的老师,当然也包括您。我们并画了一幅漫画,画你们翘着屁股向钱孔里钻,贴在走廊里(没有写名字,也不敢写名字)。当时,全校哗然,轰动一时。
        第二天早上,校长来教室向我们宣读了您的那张“纸”——决心书,我们愕然,继而激动得欢呼起来,拼命地鼓掌,我们为您能留下来而高兴,为您仍能做我们的朋友和老师而兴奋。那时,我看见您年轻的脸上流下从未见过的泪水。
        以后的生活,我们的关系更密切了,更融洽了。老师,难为您了,难为您舍一千好几而拿二三百,难为您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更难为您那年轻人的骚动火热的心能与我们幼稚的心相通。
        老师,太难为您了!
        此致
        敬礼!


        学生: × × ×
        1995.6.18


        B. 这心意我明白了
        本题构思的难点是如何写出 “这心意” 从不明白或不甚明白到明白的过程。下面是初一学生赵经纬获“我所敬爱的老师”征文比赛二等奖的《这心意我明白了》。
        “下面请赵经纬同学接读第二段!” 高老师这清晰而又不无严厉的声音使我一下子从沉思中惊觉过来。我急忙把手中的半架小飞机模型塞进了抽屉,站了起来……
        这一节是语文课,高老师正在抽读课文。我回味着已做了一半的小飞机模型,琢磨着怎样才能把剩下的那部分做得更好,对同学们的朗读根本没有留心。现在高老师叫我接下去读,叫我从哪儿读起呢?我胆怯地望了一眼高老师,只见他和蔼的脸上比平时多了几分威严。糟糕!高老师一定发现了我在玩小飞机,所以才突然叫到了我。这心意何在?叫我难以猜测。
        高老师看着我这副样儿,并没有批评我,而是指点我读完了课文。我坐下后,感到忐忑不安。高老师明明发现我上课玩小飞机,但又为什么不批评我呢?他一贯是很严肃的,恐怕厉害的还在后面吧……
        “丁铃铃……” 我好不容易才盼到了下课。刚松了一口气,想不到高老师走近我的身边低声对我说:“放学后你来办公室。”看来,高老师打算在办公室里好好训斥我一顿,我心爱的小飞机也恐怕保不住了。我只好拿着小飞机,垂头丧气地向办公室走去。
        一进办公室,高老师见我拿着那小飞机模型,就说:“经纬,我正想让你带小飞机模型来呢。”唉,这不,高老师果然要没收我的小飞机。我不由得低下了头,只得把小飞机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高老师拿起小飞机,看了看问:“这是你自己制作的吗?” 我点点头。“做的真不错!” 他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是啊!应该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但必须在课余的时间去搞。”高老师边说边帮我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怎样搞小制作》的书对我说: “这本书你拿去可以参考一下。你要记住,干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我手里捧着小飞机,望着 《怎样搞小制作》,感到既惭愧,又感激: 高老师,你的心意,我明白了!

        本文采用“曲径通幽”构思法,突出了老师的心意“我”明白了。文章写了三条曲径,然后“通幽处”。一曲是,老师趁“我”摆弄小飞机模型时“叫读”,“这心意何在”; 二曲是,老师不批评,“恐怕厉害的还在后面吧”; 三曲是,老师叫 “我” 去办公室,准备受训,上交爱物。三曲后才“通幽处”: 老师启发、开导、鼓励,还送书,“我”终于“明白了” 老师的一片心意。
        C.王老师二三事
        写二三事,第一步是要选好材料,就是要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几个生活片断。第二步是要围绕中心组织、安排好材料,即将选取的事例按性质分类,用一个事例表现一个方面的品质,从而通过二三事反映出人物的整个思想面貌。下面的习作,除首段外,每段写老师一个方面的事,段首用一句话概括提携,眉目清晰,表现了王老师对学生每方面的关心和教育。
        我刚上中学,就被王老师紧紧地吸引住了!
        王老师特别关心我们的思想品德。一开学就组织了一次“他是谁” 的主题班会。这个活动可把我们逗乐了。王老师让发言的人先讲一件班上同学做的好事,但不让说出做好事的同学的名字。当同学们根据发言人提供的特征,齐声说出这位做好事的同学的名字时,这位同学往往满脸通红。这时候,大家便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王老师不光是在校内关心同学,回到家里也时时记挂着我们。有一次王老师病了,回城里治疗。同学们想念他,纷纷写信慰问。王老师在病中一一复信,还送给每个同学一块彩色的带香味的橡皮。等他病愈返校以后,同学们纷纷问他送香橡皮的用意,他笑笑说: “你们不是学过 《香山红叶》 吗?你们想想看,这香橡皮包含着什么意思?”原来王老师送我们香橡皮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香橡皮可以擦去错字,使人想到改正缺点,不断进步;香橡皮清香宜人,正可以象征鲜花盛开,桃李芬芳;香橡皮体现着谦虚诚实、有错必改的可贵精神。懂得了王老师的这番苦心,我们每个同学都把这块香橡皮当作珍贵的东西保存起来。有时拿出来看它一眼,好像王老师就在眼前,心里一热,浑身就增添了力量。
        刚上中学,我们都非常害怕作文,王老师看出我们有畏难情绪,就用各种方法培养我们对作文的兴趣。一次,学完记叙文单元,王老师拿来一个军用水壶,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要我们写一篇以 “军用水壶” 为题的记叙文,许多同学都得了八十多分。学过说明文以后,王老师又把军用水壶拿来,要大家写一篇以 “军用水壶” 的说明文,同学们兴趣大增,马上就把作文写好了。学了抒情散文以后,王老师又把军用水壶拿来了。同学们一下猜到了王老师的用意,纷纷构思以 “军用水壶” 为题的抒情散文。王老师最后从三次不同体裁的作文中各选一篇优秀的送到杂志社去(我的那篇抒情散文也被选上了),结果一齐登在《语文教学之友》杂志上。从此以后,我们班同学的写作劲头越来越高,再不把作文当作头疼的事。第一个学期,就有九个同学的作文在《少年文艺》、《语文新圃》、《中学语文报》等报刊上登了出来。这里面凝聚了王老师多少心血啊!
        为了使同学们热爱科学,同时活跃我们的文娱生活,王老师特地编了《我们做了个机器人》的节目,让全班同学演出。我们唱着王老师自编的歌曲,跳着舞,在舞蹈中安装了机器人。机器人 “活” 了,又会走路,又会挥手。当机器人挥着鲜花跟我们一起跳舞时,各地来的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们也激动得跳了起来。结果,我们的节目得了特等奖,许多人都羡慕地说: “因为你们有个好老师!”

        D. 我们的班主任
        下面是初一学生任姮的作文《我们的班主任》。
        她中等身材,衣着朴素,一张和蔼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闪着慈祥光芒的眼睛。这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廖静。
        初次见面,我觉得她有几分严肃。心想可能是“电冰箱”吧!现在真正和廖老师生活在一起,才感到十分温暖,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
        廖老师不仅教我们怎样学习,而且教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她上课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我们常常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她让我们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可平时对我们学习要求十分严格。譬如说:“作业决不能拖欠,上课不准说话……每次各科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以及每次考试的成绩,她都要到任课老师那里一一查询,并和我们一起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让我们找差距,积累一些经验,鼓励我们上进。她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众不同。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考试成绩很差,廖老师没有批评他,也没有叫他做检讨,而是让他写一份说明书,说明考试失败的原因所在,让大家帮他分析。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不会感到自悲,也不会气馁,而且真正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在廖老师引导下,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当同学们有了一点点进步,她的脸上都会显出十分欣慰的神色。
        廖老师不但关心我们的学习,而且关心我们的生活。
        每天睡觉以前,全班十几个寝室廖老师都一一走访,看望我们,了解生活情况。她的家离学校很远,家里还有一个十岁的女儿。她把心血全都花在我们的身上。
        刚进校时,我们吃饭是个大问题,在家娇生惯养,养成了挑食的坏毛病。许多同学不吃这不吃那,肥肉扔在一边。廖老师知道后马上制定了一个强有力的措施——让生活委员监督我们吃完后才能离开。这样,许多同学流着眼泪吃饭,直到吃完为止。一个星期过后,我们班吃饭发生了根本变化,早晨牛奶鸡蛋吃个精光,许多同学还要加饭菜,一个个像只小老虎。现在我们班吃饭是全年级最棒的。廖老师常说:“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 可她自己却不注意身体。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吃午餐。同学们食欲大增,分别都加了饭菜。这时,饭菜不多了,厨师递给廖老师一份饭菜。谁知廖老师却摆摆手说: “让学生先吃饭,我不饿。” 说着,就把饭菜给了同学们吃。听了这些话,我心想: “廖老师肯定饿了,当老师比学生辛苦几倍,怎能不饿呢?”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她和蔼可亲如同慈母. 她严格要求如同严父。正如她常说: “痛爱才能成才。” 这就是她教学生的根本吧!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廖老师对我们的情比海更深,比山更高。我们正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廖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爱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深深地道一声: “廖老师,您辛苦了。”

        这篇作文,主体部分用总分结构。先总提: 廖老师不仅教我们怎样学习,而且教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然后先叙“教我们怎样学习”,再叙“关心我们的生活”。写得好的地方是:能抓住特点,平中寓奇。写这两个方面,抓住了 “班主任”老师的特点; 写的都是班主任与全班同学的事情,扣住了文题中的“我们的”。写“教我们学习”,着重写“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众不同”,不要学生写检讨书,而是写 “说明书”,这也抓住了老师的个性。写老师关心同学的生活,着重写吃饭。围绕吃饭,概括叙述有效地改变了同学挑食的毛病,具体叙述有感染力的“一次午餐”。正是抓住了老师爱生的个性,在平凡小事的记叙中,显现了奇特。
        本文用了两个“主题段”: “廖老师不仅教我们……而且教我们……”; “廖老师不但关心……而且关心……”。
        E. 给老师画像
        下面是初一王婧骊的作文《给老师画像》,构思新颖。
        

Miss曾童心未泯


        课间,同学们捧着新一期的 《朝花》 津津有味地阅读。忽然,A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高呼:“Miss曾的文章,大家快看!”于是大家迅速翻书,果然是语文老师的大作: 《家有小女》。此时,Miss曾走入教室,全班鼓掌。Miss曾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高兴得像个孩子,连声说: “谢谢,谢谢大家的鼓励,下次我再写一篇!” 全班欢呼。
        

李老目光敏锐


        李老上数学课很有意思。本来很枯燥的数学题经他一讲解,便有趣易懂多了。李老目光敏锐,是全班公认的。一次,B生上课时专心致志地做语文作业,李老发觉后眉头一皱,疾步上前,翻开重重数学书、作业本、草稿纸,找到罪证,高举在头上“示众”,自称: “我虽然是近视眼,可是一遇到上课开小差,考试作弊的人,眼睛就亮了。别的老师看不见你,我却把你盯到了。”
        

Miss张善于表演


        地理课上,Miss张给同学们讲地震、火山的产生。她举例说,我们如果看见火山爆发,肯定跑得比兔子还快。可是在火山多发区,如印尼的农民经常看到火山喷发,已是见惯不惊了。说着她弯下腰,作出农民耕地的样子,抬头望一望天,用四川话说: “今天的火山好壮观噢!” 又连舞 “锄头”,口中念念有词。“有点看头,好看,好看!” 全班同学笑得前俯后仰。
        

幽默大师申Sir


        大家都爱上申Sir的历史课。申Sir的课上完,总会听到同学们的惋惜: “再讲一点儿嘛。”一次,申Sir讲故事: “……吴王为了使自己不忘越王杀父之仇,安排人每天对他高喊: ‘你忘了杀父之仇吗?’ 吴王连声回答:‘No,no,no,我没忘,我没忘。’”C生问: “那时的人就会英语吗?” 全班哄笑。

        本文采用镜头组合构思法。一文四则,一则一题,一题一个“镜头”,抓住特征,摄下了老师的“教学生活照”,冠以小标题,生动传神,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F. 我遇到的一道难题
        从文题看,可写的面是很广的。下面是初二学生黄东跃的作文《我遇到的一道难题》,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赞扬“爱生如子” 的老师。
        幸亏我早上车,才有了一个座位,不然,就要尝一尝 “夹心饼干” 的滋味了。
        正暗自庆幸,偶尔一抬头,我发现了徐老师和吴老师。我想: 平时两位老师一直为我们操心、忙碌,无论如何,今天得给老师让个座。可是,让给谁呢?
        徐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平时爱生如子,有几件事还一直印在我脑海里。
        夏天的晚上,宿舍里蚊子特别多,许多同学睡不安稳,徐老师知道了,赶紧给我们钉上纱窗,送来“灭蚊片”。冬天,外面寒风怒吼,他又来到我们中间,问寒问暖,并从家里拿来两条被子和一件大衣,盖在同学们身上,一个同学被感动得哭了。
        最难忘的是去年中秋节,那天寄宿生特别想家,闷闷不乐。这时,徐老师端来两面盆汤圆,分给36个同学吃。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当晚,他又和我们联欢,共度佳节。他说,与同学们在一起,永远是年轻的,同学们的快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那夜,我们睡得格外香甜。
        “对!这个座位应该让给徐老师。”我心里想。刚站起身,我又迟疑了: 同样是任课老师,怎能分主次呢?尽管吴老师是位新老师,可他对我们也是倾注了满腔热情的。
        吴老师妈妈生日那天,姐姐让他请假回去,可为了学生参加全市物理竞赛,他却没回家。在吴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由于吴老师过分痴迷于教学,无暇与女朋友看电影、逛商店、进舞厅,结果,女友说了句 “与书呆子在一起,真没意思”!便与吴老师分手了。吴老师气愤地说:“不支持我干事业的人才不值得我去追求呢!”
        “这个座位吴老师也该坐。” 我心想。可座位就一个,我为难了。这时,汽车 “嘎” 的一声停住了。上来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在我身边站定。车上的人似乎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我顿时产生了一种无法推脱的责任感。我赶紧让老人坐在我的座位上。这时徐老师、吴老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汽车飞驰着,窗外的微风给人们送来阵阵凉意。

        这篇作文构思很有特色。表面上是写让座,实际上是借让座时的心理描写来赞美“爱生如子”、痴迷于教学的老师。写让座,是手段; 赞美老师,是真谛。
        G. 美丽的 “谎言”
        下面是初一学生黄东跃的习作《美丽的 “谎言”》,记叙班主任老师资助学生学习的事。但不是平铺直叙,成为一篇好作文。
        班会课上,我意外地发现曹老师手中拿着一张人民币。我感到很纳闷。这时,曹老师微笑着对小华说: “张小华,你妈妈寄来50元钱,快拿去。” 我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华的爸爸妈妈不是早就离了婚,谁也不愿意抚养他吗?这时候,谁会寄钱给他,难道是他妈妈又回心转意了?同学们悄悄议论开了。
        小华早已惊讶不已。“小华,快上来拿呀!” 等老师这一催促,小华这才回过神来,眼含热泪,走上了讲台。曹老师慈爱地抚摸着小华的头: “小华,你妈妈给你寄钱,是为了让你好好学习呀,你可不能辜负妈妈对你的希望啊!”听了曹老师这番话,同学们都感动了,几个女同学眼圈都红了。同学们为小华重新得到母爱而感到高兴。小华泪流满面,双手接过钱。
        从此,小华便发愤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中考试,小华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曹老师对他越发喜爱。
        两个学期过去了,每月初,小华便能收到 “妈妈” 寄来的50元钱,而且都由曹老师转交。我不由产生了疑问: 小华的妈妈为什么每次都把钱邮给曹老师呢?
        一次,我去交数学练习本,只见两个老师在议论。一个说:“像曹老师这样的人真少啊!” 另一个说: “是啊,自己拿工资吃饭,还要接济穷孩子,真不容易啊!” 我愣住了,“怎么,那50元钱会不会……” 我立刻转身,向曹老师的办公室走去。
        一进门,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曹老师,你每次给小华的50元钱,是他妈妈寄来的吗?” “50元钱?” 曹老师停了一会儿,“噢,是啊!怎么啦?”“不,曹老师,您不要瞒我了,那钱是你的,小华的妈妈怎么会每次都把钱寄给你呢?”曹老师先是一愣,随即笑着对我说: “班级里只有你知道,答应老师,不要告诉别的同学,好吗?”“可是,曹老师……”“我是他的班主任,可怜的孩子需要温暖啊!”
        啊,我终于明白了。曹老师; 您用那美丽的“谎言”,温暖了一颗受伤的心。您是老师,您更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本文的构思特点是巧设悬念。
        巧设悬念,首先要善于选材。作者选取的材料本身就有波折,有跌宕。选取这类材料来表现老师的优秀品质,就为巧设悬念提供了事实基础。
        作者在处理材料时,设置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了感染力。开头托出悬念,合情合理。既然离异的父母谁也不愿抚养,那么,“谁会寄钱给小华”呢?接着却把悬念搁在一边,从容记叙小华取得优异成绩,显示寄钱给小华的效果,以此增大悬念的力量;继而旁敲侧击,并与曹老师正面交谈,顿释悬念;最后点明曹老师用心良苦,托出慈母心。
        H. 我和班主任的一次冲突
        下面是初三学生陆烨的习作《我和班主任的一次冲突》,是以 “冲突” 来反映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
        初三的我们,是紧张而忙碌的,初三的老师,是焦虑而啰唆的。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场师生之间的矛盾——
        早晨的起床钟声一响,我便进入 “战斗” 状态。因为稍一拖拉,就会迟到。一旦迟到,那遭受老师长篇大论 “教诲” 的滋味实在难受。
        偏偏我迟到了,是为了照顾同室室友。室友大约由于读书太卖力、太紧张,终于累垮了。我怎能不管呢?
        于是,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在班主任严厉目光的注视下踏进教室。他冷冷地说:“课间操时间再跟你谈,早读时间不能浪费。”我有些忐忑不安,却又满不在乎,因为我迟到有充分的理由。
        早读过后的晨会课,班主任又给我们上 “政治”课了。他首先批评了我的迟到,然后,又列举他得到的可靠“情报”: 谁又看了 《周末》报,谁又读了 《读者》,谁又在课上大谈国奥队在吉隆坡的惨败等等。最后,他还着重批评了我们在星期六搞的生日Party。“初三了,初三了。人生一大转折点!” 他 “画龙点睛”地作了语重心长的告诫后,又要求每个看书读报和参加聚会的同学各写一份检查书。写检查的对象,自然少不了我。
        好容易熬到了课间操时间,我去了他办公室。不出我所料,他又列举了我开学至今的 “罪状”,还断定说我这样 “不要强”的女孩子,一定考不上启中的高中部。
        我忽然爆发了。初三这半年的积怨、委屈一齐涌了上来。我告诉他说,别断言太早,“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说他欺人太甚,身为语文老师,竟不懂得翻开油墨未干的 《读者》 时的那分温馨与喜悦,也竟不懂得我们的心——一个小Party凝聚着极深极深的友谊。在学习之余,同学们聚一聚,有何不可?即使是神,也不能剥夺我们享受快乐的权利!我说得滔滔不绝,一改往日的文静和不善言辞,把积蓄已久的愤懑一齐倾泻出来。
        他呆了。只见他定定地望着我,眼珠一转都不转,脸部的肌肉变得很僵硬。
        我说完之后,便也看着他。就这样,彼此很静也很尴尬地对视着。
        过了好一会儿,他的身子在座位上挪动了一下,然后,整个人像散架似地瘫在椅子里,耷拉着头,满脸的沮丧。他猛烈地摇着头,说话了,很轻,很凝重:“我,我不知道我做的这些,竟这样深地伤害了你们。我只是一心要为你们好,希望你们个个能上启中高中部!噢!我不知道竟会这样!”
        我从心底里升起一丝愧疚: 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在你面前变得那么软弱,很痛苦地自责着,怎会令你不感动?
        于是我怯怯地嘀咕了几句: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一时冲动,想发泄一下。对不起,对不起。你不要往心里去。”
        他站了起来,轻轻地摇摇头,说: “不,你没错,你没错。我现在决定送走你们这一届后再不做班主任了!我不配。”
        这时,同办公室的几位老师,都站起来安慰他,让他别气伤了身体,又对我说: “这事得上报校长室。一个学生,竟这样对班主任说话,简直无法无天!”
        我逃也似地离开了办公室,一个人来到大操场的树阴下,坐在石凳上,内心像翻滚的潮水起伏不停……
        终究没有处分我。但是,这件事引起的强烈冲击波却至今在我的内心震荡。谁错?谁对?我不知道,我说不清。仿佛也无法用对错来衡量此事。

        本文写“冲突”,无一点虚情或伪饰。构思精巧之处在于“冲突” 的平熄。班主任老师听了“我”愤怒的 “发泄”,意识到自己虽然爱学生却因而伤害了学生,内心十分痛苦并自责自己的过失; 而“我”看到班主任真情流露,也为之感动而愧疚。这场“冲突” 不是谁对谁错可以衡量的,但师生情谊却是真切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