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①》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佳人自鞚玉花骢②,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③?
宫中羯鼓催花柳④,玉奴弦索花奴手⑤。
坐中八姨⑥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⑦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⑧。
当时亦笑张丽华⑨,不知门外韩擒虎⑩。
〔注〕 ①夜游图:北宋末期,曾藏于宋徽宗画苑,据说上面有徽宗的题字。②鞚:马勒。玉花骢:唐玄宗的名马。 ③明光宫:汉代有明光殿,此处借指唐宫。 ④羯鼓催花柳:唐人南卓《羯鼓录》:“唐明皇好羯鼓,尝于庭内临轩击鼓,庭下柳杏时正发坼,明皇指而笑谓宫人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来传为羯鼓催花的故事。羯鼓,唐代由羯族传来的一种鼓,形如漆筒,音响急促高昂。故名羯鼓。 ⑤玉奴:杨贵妃的小名。花奴:汝阳王李琏的小名。李琏善羯鼓,杨贵妃工弦索。 ⑥八姨:即秦国夫人。 ⑦明眸皓齿:连同上句的“走马”与下句的“丹青”,都指虢国夫人。 ⑧吴公台、雷塘:都在扬州。吴公台因陈将吴明彻得名。隋炀帝死后,初葬吴公台下,后来迁葬雷塘。 ⑨张丽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隋灭陈时,张丽华匿于胭脂井中,被隋将韩擒虎俘获,旋被杀。 ⑩门外韩擒虎:杜牧《台城曲》:“楼头张丽华,门外韩擒虎。”
【鉴赏】
“虢国夫人夜游图”是唐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名画。图为张萱所绘,一说是出自周昉之手。先后曾珍藏在南唐宫廷、晏殊府第。哲宗元祐元年 (1086),作者在汴京任职中书舍人曾看到此图,作了这首七言古诗。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三姐的封号。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苏轼这首诗和杜甫的《丽人行》一脉相承,含有一定的讽谕意义。
诗的起四句为第一段,渲染虢国夫人恃宠骄肆。前两句所描绘的形象,正是图中虢国夫人形象的再现。作者写这位佳人,自己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真是美人名马,相互辉映;神采飞动,容光艳丽。《明皇杂录》记载:虢国夫人出入宫廷,常乘紫骢,使小黄门为御者。画和诗所绘写的都确有所据。“金鞭争道”两句,写虢国夫人的骄纵,和杨家炙手可热的气焰。作者用“金鞭争道宝钗落”这句,再现了图中的情景。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居然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据史载,某年正月望日,杨家五宅夜游,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结果公主受惊落马。诗所写的,正是画意所在。
诗的第二段是“宫中羯鼓催花柳”以下六句。写虢国夫人入宫和宫中的情事。此刻宫中正作“羯鼓催花”之戏,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虢国夫人缓辔徐行,惊尘不动,素妆淡雅。显然,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是放慢了。真是珠光宝气,人影衣香,花团锦簇,在不夜的宫廷里,一派欢乐情景,纷呈纸上。诗中以玉奴和八姨作为衬映,而自鞚玉花骢的佳人,才是主体。画图是入神之画,诗是传神之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作者写诗至此,于欢情笑意中,陡作警醒之笔。作者说: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陡转两句,笔力千钧。
第三段是最后四句,紧承前文,作者在观图感叹之后,更对历史上一些回环往复的旧事,致以深沉的感慨。诗说:“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历史上的隋炀帝,当年也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可是隋炀帝后来也步陈叔宝的后尘,俯仰之间,身死人手,国破家亡,繁华成为尘土。言外之意,是说唐明皇、杨玉环、虢国夫人等,又重蹈了隋炀帝的覆辙。“吴公台下雷塘路”,葬埋了隋家风流天子;“马嵬坡前泥土中”,也不只是仅仅留下杨玉环的血污,她的三姨虢国夫人也被杀掉,必然在那里留下血染的游魂。荒淫享乐者的下场,千古以来,如出一辙。昙花一现的恩宠,换来的仅仅是一幅供人凭吊的图画和图上的丝丝泪痕。
全诗着意鲜明,前两段十句,全以画意为诗,笔墨酣畅。“明眸皓齿”两句转入主题,作轻微的感叹。末段四句,揭示作意。语意新警,亦讽亦慨,而千古恨事亦在其中,如此题图,大笔淋漓,有如史论,足以引起后人深思。
佳人自鞚玉花骢②,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③?
宫中羯鼓催花柳④,玉奴弦索花奴手⑤。
坐中八姨⑥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⑦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⑧。
当时亦笑张丽华⑨,不知门外韩擒虎⑩。
〔注〕 ①夜游图:北宋末期,曾藏于宋徽宗画苑,据说上面有徽宗的题字。②鞚:马勒。玉花骢:唐玄宗的名马。 ③明光宫:汉代有明光殿,此处借指唐宫。 ④羯鼓催花柳:唐人南卓《羯鼓录》:“唐明皇好羯鼓,尝于庭内临轩击鼓,庭下柳杏时正发坼,明皇指而笑谓宫人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来传为羯鼓催花的故事。羯鼓,唐代由羯族传来的一种鼓,形如漆筒,音响急促高昂。故名羯鼓。 ⑤玉奴:杨贵妃的小名。花奴:汝阳王李琏的小名。李琏善羯鼓,杨贵妃工弦索。 ⑥八姨:即秦国夫人。 ⑦明眸皓齿:连同上句的“走马”与下句的“丹青”,都指虢国夫人。 ⑧吴公台、雷塘:都在扬州。吴公台因陈将吴明彻得名。隋炀帝死后,初葬吴公台下,后来迁葬雷塘。 ⑨张丽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隋灭陈时,张丽华匿于胭脂井中,被隋将韩擒虎俘获,旋被杀。 ⑩门外韩擒虎:杜牧《台城曲》:“楼头张丽华,门外韩擒虎。”
【鉴赏】
“虢国夫人夜游图”是唐代流传下来的一幅名画。图为张萱所绘,一说是出自周昉之手。先后曾珍藏在南唐宫廷、晏殊府第。哲宗元祐元年 (1086),作者在汴京任职中书舍人曾看到此图,作了这首七言古诗。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三姐的封号。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长曰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苏轼这首诗和杜甫的《丽人行》一脉相承,含有一定的讽谕意义。
诗的起四句为第一段,渲染虢国夫人恃宠骄肆。前两句所描绘的形象,正是图中虢国夫人形象的再现。作者写这位佳人,自己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真是美人名马,相互辉映;神采飞动,容光艳丽。《明皇杂录》记载:虢国夫人出入宫廷,常乘紫骢,使小黄门为御者。画和诗所绘写的都确有所据。“金鞭争道”两句,写虢国夫人的骄纵,和杨家炙手可热的气焰。作者用“金鞭争道宝钗落”这句,再现了图中的情景。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居然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据史载,某年正月望日,杨家五宅夜游,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结果公主受惊落马。诗所写的,正是画意所在。
诗的第二段是“宫中羯鼓催花柳”以下六句。写虢国夫人入宫和宫中的情事。此刻宫中正作“羯鼓催花”之戏,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虢国夫人缓辔徐行,惊尘不动,素妆淡雅。显然,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是放慢了。真是珠光宝气,人影衣香,花团锦簇,在不夜的宫廷里,一派欢乐情景,纷呈纸上。诗中以玉奴和八姨作为衬映,而自鞚玉花骢的佳人,才是主体。画图是入神之画,诗是传神之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作者写诗至此,于欢情笑意中,陡作警醒之笔。作者说: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陡转两句,笔力千钧。
第三段是最后四句,紧承前文,作者在观图感叹之后,更对历史上一些回环往复的旧事,致以深沉的感慨。诗说:“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历史上的隋炀帝,当年也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可是隋炀帝后来也步陈叔宝的后尘,俯仰之间,身死人手,国破家亡,繁华成为尘土。言外之意,是说唐明皇、杨玉环、虢国夫人等,又重蹈了隋炀帝的覆辙。“吴公台下雷塘路”,葬埋了隋家风流天子;“马嵬坡前泥土中”,也不只是仅仅留下杨玉环的血污,她的三姨虢国夫人也被杀掉,必然在那里留下血染的游魂。荒淫享乐者的下场,千古以来,如出一辙。昙花一现的恩宠,换来的仅仅是一幅供人凭吊的图画和图上的丝丝泪痕。
全诗着意鲜明,前两段十句,全以画意为诗,笔墨酣畅。“明眸皓齿”两句转入主题,作轻微的感叹。末段四句,揭示作意。语意新警,亦讽亦慨,而千古恨事亦在其中,如此题图,大笔淋漓,有如史论,足以引起后人深思。
今日更新
-
苏轼《法惠寺横翠阁》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吴中田妇叹》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一)》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戏子由》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