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3-10-28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解】
这首盛唐的七绝名篇,曾经是新声谱唱,传遍市井。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载录“旗亭画壁”的故事: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同至旗亭饮酒,适逢伶人会集讴歌,其中最美的一位歌女,所唱即是“黄河远上”一曲。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诵的名篇。诗的首句抓住自下而上、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动人的画面,显得境界雄浑苍莽,景象开阔。第二句描绘塞外孤城的荒凉景象,与上句相承,点出孤城及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如此为下两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以羌笛杨柳之怨,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末句水到渠成,慨叹关外无春,含蓄地表现了当年的玉门关外是被遗忘的角落、春风吹不到的地方。
这首诗以独具特色的风调与辞采,唱出了对边关战士长年戍守的无比同情,对朝廷恩泽不及边塞的委婉谴责。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是“唐音”的典型代表之作。
 
【全诗】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依凉州地方乐调制作的歌词。本篇《乐府诗集》编入《横吹曲调》,题作《出塞》。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②孤城:指凉州一带的某个城堡。仞:古时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③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族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怨杨柳就是怨离别。这里化用其意,以杨柳象征春光。

【译文】 黄河奔涌流向远方与云天接连,孤伶伶的城廓唯有崇山峻岭相伴。幽婉的羌笛何须吹响怨别的乐曲,融融春风怎越过瀚海吹拂遥远的边关。
 
 
【鉴赏导示】
明代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这首诗正是表现了唐玄宗后期朝廷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鉴赏】
 
    这是一首有名的绝句,王之焕仅仅只是保存下几首诗,便成为唐代令人难忘的诗人,其中这首诗是起着重要影响的。有人也许怀疑这首诗第一句的 “上”字有些费解, 因为河水只应该向下流, 不应向上去, 这当然符合于物理学的原理,可是诗人也许只是从远处眺望这条大河,未必就注意到水流的情形, 何况 “横笛能令孤客愁, 绿波淡淡如不流” (刘长卿: 《听笛歌》)呢?这时就主要不是物理学的问题而是绘图学的问题,我们画一幅山水画,远处的水总要画得高些, 何况黄河的斜度本来较大, 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或“黄河远上白云间”,不过一个是从远说到近,一个是从近说到远,但却有着动静的不同,“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结合着水势说的,是动态,“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作为一个画面来写的, 是静态, “黄河之水天上来”因此带有强烈的奔流的感情, 而 “黄河远上白云间”却近于一个明净的写生。
 
   也许就是由于引起了怀疑的缘故,这第一句又作 “黄沙直上白云间”,“黄沙”当然是可以 “直上”的, 但 《国秀集》明翻宋刻本这句则又作 “黄河直上白云间”,这样 “黄河”就变本加厉的不但可以 “上”而且简直可以“直上”, 出现三种不同的句子,这里当然有版本问题, 本文不想作版本上的考证, 只是看起来, 赞成 “黄河”的还是比赞成 “黄沙”的多些, 群众是有眼力的, 大多数选择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从形象上说, “黄沙直上白云间”确是不太理想, 因为 “黄沙”如果到了 “直上白云间”的程度, 白云势必就早变成了黄云, 所谓 “黄云断春色, 画角起边愁”,乃是边塞的典型景色,而这里也还没有到黄沙蔽天的程度,真是“大漠风尘日色昏”了,怎么还能有白云的联想呢? “黄沙”“白云”在形象上是不统一的不完整的。至于“黄河直上白云间”,当然也不好,简单的说就是有点象瀑布,而不太象河流。那么“黄河远上白云间”就那么好吗?本文就想说说这个。
 
  要说明这首诗以至于这一句究竟好在哪里,首先得讲清楚诗中的最后两句。可是这后两句到底说的什么呢?是说玉门关一带十分荒凉呢?还是说那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这就仿佛有点讲不清楚。
 
   诗中用了北朝 《折杨柳歌辞》里的意思: “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这原是表达行客离情的歌曲,而且曲子是用胡笛吹的, 自然更是带着浓厚的异乡情调。唐人诗中常常写到这个曲子的如何动人,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说: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刘长卿 《听笛歌》也说: “又吹杨柳激繁音, 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去, 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诗中的 “折柳”“杨柳”就都是指的这支曲子。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支曲子又总是与春风紧密联系着的, 李白诗中如此,刘长卿诗中也如此。
 
       王之涣又有一首《送别》诗说: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杨柳”既是 “东风树”,当然与春风就密不可分。青青是快乐,离别是苦事,杨柳却兼而有之,这就成了一种复杂心情的交织,王维有名的《渭城曲》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方面是 “客舍”是 “离情”, 一方面是 “柳色”是 “青青”;也是利用了这个矛盾,写出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而 《折杨柳》这支曲子又多了一段历史关系。它的另一首歌词里说: “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孟津河在今河南,那里古代原是中原地带,本土所习见的杨柳当然很多,歌曲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可是杨柳虽是本土习见的, 歌曲却是胡曲。
 
    从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到 “青青河畔草, 郁郁园中柳”,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这个带有浓厚民族感情的杨柳,如今却出现在一支动人的 “不解汉儿歌”的典型胡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