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散文篇名。选自《论语·先进》。题目是后人所加。汉王充《论衡·明雩篇》说:“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宋朱熹《论语集注》说:“程子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之序。如子路、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曰:‘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又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说:“孔子所以同意曾点,后儒之说甚不一致。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奔走求仕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凡此皆与曾晳所言‘浴于沂’三句的意境相近,所以孔子一面叹息,一面赞许曾晳,以表白能安贫乐道之意。”关于“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句,宋朱熹《论语集注》说:“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之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则解“毋吾以”之“以”为“用”,意谓: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些,已经没有人用我了。亦可通。此篇记述了孔子和子路等四个学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表达了孔子的礼乐治国的思想,写出了学生们的性格和志趣。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它描述一个生动的画面,造成一种师徒极为融洽的气氛;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文旨鲜明,不枝不蔓,极有层次;扣紧各人的性格特点记言,五位的发言契合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风度、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重点突出,记言以曾晳为主,因为他的理想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与孔子期望的“风清俗美,老安少怀”的太平景象相符;全文语言简朴、生动,富有文学意味。读罢此文,人物形象均现于眼前,个性刚直而鲁莽的子路,虚怀若谷的冉有,重视礼乐、态度谦恭的公西华,从容镇定、举止潇洒的曾晳;特别是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他善于启发,长于诱导,温文尔雅,谦逊诚恳,坚持正面教育,节制张敛,极有分寸,当学生述志之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们的发言上升至“礼治”、将他们各自欲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使人觉得可亲可敬。
-
燕昭王招贤从隗始
[2020-01-10]
-
乐间、将渠反对燕王袭赵
[2020-01-10]
-
厘负羁私交晋公子
[2020-01-10]
-
申叔时不贺楚庄王夺陈
[2020-01-10]
-
骊姬设计害申生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