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家之子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淮南子》 https://www.kekeshici.com

        〔说山训〕 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注释〕 ① 社: 原注为:“江淮谓母为社。”爱: 吝惜。
        
        【鉴赏】 当看到东家之母死而其子哭得不显悲伤之后,西家之子回家对母亲说了这样一番话:“母亲,你为什么舍不得快点死?你死了,我一定会很悲伤地哭你的。”西家之子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西家之子没有爱母之诚心,却只欲借爱母来博得孝子之名望的阴暗心理。
        像西家之子这种只为孝之名而无孝之实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唐张的《朝野佥载》就记载古代“孝子”郭纯为了骗取孝廉的名分,治丧期间每次于母亲亡灵之前哭时故意撒饭渣之类于地上,引飞鸟来吃,反复多次形成条件反射,鸟一听到哭声就会争着飞来,由此被人认为郭纯尽孝得连鸟都能够被感动,朝廷由此颁发匾额表彰郭纯的孝心。也正是看到了世道人心的败坏,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出现的《好了歌》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中国社会本来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社会,认为孝敬父母是一个人修身立命之本,只有首先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了,才能由此推己及人,把自己的爱心达之天下。正如孟子所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于是,“孝”便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德性高低,乃至政府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本来是很好的一项制度;然而,由于与名利联系起来,也便随之出现了大量“不肖者沽名钓誉、伪为善贤”的人和事。西家之子与郭纯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到了现代,当“孝”与“利”脱钩,传统文化逐渐沦丧之后,对父母不敬不孝,乃至公然与父母决裂为敌的人和事,更是充斥着媒体报道。此外,更常见的情况则是,在父母在世时很少孝敬照顾父母,但在父母去世后却不惜重金、大办丧事,可谓与西家之子无以异矣。面对如此多的非常可怪乃至于见怪不怪之现状,人们当常思人生所为何事?名利所为何事?若人生只是一个名利的人生,则禽兽亦不如矣!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