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石壁记
《太清石壁记》是隋唐时期编纂的一部炼丹术著作。现存《正统道藏》本题曰“楚泽先生编”,陈国符认为此书即唐元和元年(806)梅彪撰《石药尔雅》卷下著录的《楚泽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3卷,乾元中剑州司马纂,失名。此剑州司马或即楚泽先生。《崇文总目》著录云3卷,苏元明撰。《通志·艺文略》著录云1卷,晋苏元明撰。而《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按《罗浮山志》,元朗不知何许人也。……隋开皇时来居罗浮,年已三百余岁矣。居青霞谷,修炼大丹,自号青霞子。作《太清石壁记》及所授《茅君歌》。”据此,《太清石壁记》的作者是元朗即苏元朗,又作苏元明,隋开皇时人。目前化学史界一般认为,《太清石壁记》乃隋代苏元明(朗)原著,可能经唐人楚泽修订过。
苏元明(朗)是隋代著名的炼丹家,自号青霞子,既是内丹师,又是外丹师,尝学道于茅山,得司命大茅君真秘。隋开皇时曾在罗浮山炼丹。另著有《龙虎通玄诀》1卷,《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1卷、《宝藏论》1卷、《旨道篇》1卷、《青霞子授茅君歌》1卷等。
《太清石壁记》分上、中、下3卷,约12000余字。记载丹方近100种,其中大部分内容有待研究。现仅就书中所载制取硫化汞、甘汞、升汞以及砒霜的配方介绍如下:
1.硫化汞 书中所载“太一小还丹”的炼法大致是:用水银一斤,石硫黄五两,在内外敷泥的瓷瓶中先温热水银,然后将熔化的硫黄倾入、搅拌,冷却后“水银便如碎锡”,然后以盏子盖瓶,“以泥固际,微火傍瓶四边炙之”,初文后武,“令瓶上火色紫焰,出(初)时声动,其火令心虚,稍稍添炭,如此百夜,渐渐退火,寒之开看,其丹并著瓶上四边及上盖,其丹状如石榴子,紫黑色。水中研泛之,取细者,色过光明砂,红赤非常。”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太清石壁记》记载的“太一小还丹方”是我国炼丹家人工合成红色硫化汞的最早明确记载。
2.甘汞和升汞 书中所载“造水银霜法”、“艮雪丹方”及“五味丹方”,相当详尽地介绍了飞炼甘汞(Hg2Cl2)和升汞(HgCl2)的要诀。“造水银霜法”为:“水银一斤、盐二斤、朴硝四两、太阴玄精六两、敦煌矾石一斤(绛矾亦得)。右先以锡置铛中,猛火销成水。别温水银,即令入锡中搅之,泻于地上,少时即凝白如银。即以盐二斤和锡,捣之令碎。以马尾罗重罗令尽。即以玄精末及矾石末和之。布置一依四神,唯以朴硝末复上。用文多武少火七日夜。其霜如芙蓉生在上,甚可爱。取得霜,更研。”文中的“敦煌矾石”可能是含胆矾的黄矾。今人模拟实验表明,《太清石壁记》“造水银霜法”的升炼产物为升汞或甘汞与升汞的混合物。“五味丹方”所用原料是“水银霜一斤,硝石五两,寒水石五两,石膏五两,石胆五两”,炼法是诸药料“捣筛相和,不用酢拌,直尔飞之,入釜三日夜,如飞召魂。”这里的“水银霜”是指“甘汞”或甘汞与升汞的混合物。按现代化学知识,此方的升炼产物应为升汞(HgCl2),因为硝石是强氯化剂,作为原料的氧化亚汞(水银霜)很容易被氧化为氯化高汞。近人对上述“五味丹方”也进行过模拟实验,得到的产物确为升汞。这是关于我国炼丹家制取升汞的最早明确记载。
3.砒霜 《太清石壁记》所载“太一雄黄丹”的炼法是:“雄黄三斤。右以铜器盛之,酢煮三日夜,毒尽,九日更加曝干。捣筛,以酢拌之,曝干,七遍。然后一依召魂丹法飞之,七日夜,白如雪,服之。”升炼产物“白如雪”,显然是砒霜(As2O3)。这段记载说明,至迟到隋代时,中国炼丹家已知通过焙烧雄黄制得纯净的砒霜。
除记载各种丹方外,《太清石壁记》还载有作六一泥法、造丹炉法、造药釜法以及服丹法、服丹禁忌、服丹后的感觉等。
《太清石壁记》的特点是用明晰的语言来记述各种丹法,并对当时炼丹家所用的一些隐名作了解释,这与魏伯阳等人的风格迥然不同。
《太清石壁记》不仅在中国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医药学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书中所载丹方不少已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如《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著作所引方书中即有此书。
苏元明(朗)是隋代著名的炼丹家,自号青霞子,既是内丹师,又是外丹师,尝学道于茅山,得司命大茅君真秘。隋开皇时曾在罗浮山炼丹。另著有《龙虎通玄诀》1卷,《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1卷、《宝藏论》1卷、《旨道篇》1卷、《青霞子授茅君歌》1卷等。
《太清石壁记》分上、中、下3卷,约12000余字。记载丹方近100种,其中大部分内容有待研究。现仅就书中所载制取硫化汞、甘汞、升汞以及砒霜的配方介绍如下:
1.硫化汞 书中所载“太一小还丹”的炼法大致是:用水银一斤,石硫黄五两,在内外敷泥的瓷瓶中先温热水银,然后将熔化的硫黄倾入、搅拌,冷却后“水银便如碎锡”,然后以盏子盖瓶,“以泥固际,微火傍瓶四边炙之”,初文后武,“令瓶上火色紫焰,出(初)时声动,其火令心虚,稍稍添炭,如此百夜,渐渐退火,寒之开看,其丹并著瓶上四边及上盖,其丹状如石榴子,紫黑色。水中研泛之,取细者,色过光明砂,红赤非常。”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太清石壁记》记载的“太一小还丹方”是我国炼丹家人工合成红色硫化汞的最早明确记载。
2.甘汞和升汞 书中所载“造水银霜法”、“艮雪丹方”及“五味丹方”,相当详尽地介绍了飞炼甘汞(Hg2Cl2)和升汞(HgCl2)的要诀。“造水银霜法”为:“水银一斤、盐二斤、朴硝四两、太阴玄精六两、敦煌矾石一斤(绛矾亦得)。右先以锡置铛中,猛火销成水。别温水银,即令入锡中搅之,泻于地上,少时即凝白如银。即以盐二斤和锡,捣之令碎。以马尾罗重罗令尽。即以玄精末及矾石末和之。布置一依四神,唯以朴硝末复上。用文多武少火七日夜。其霜如芙蓉生在上,甚可爱。取得霜,更研。”文中的“敦煌矾石”可能是含胆矾的黄矾。今人模拟实验表明,《太清石壁记》“造水银霜法”的升炼产物为升汞或甘汞与升汞的混合物。“五味丹方”所用原料是“水银霜一斤,硝石五两,寒水石五两,石膏五两,石胆五两”,炼法是诸药料“捣筛相和,不用酢拌,直尔飞之,入釜三日夜,如飞召魂。”这里的“水银霜”是指“甘汞”或甘汞与升汞的混合物。按现代化学知识,此方的升炼产物应为升汞(HgCl2),因为硝石是强氯化剂,作为原料的氧化亚汞(水银霜)很容易被氧化为氯化高汞。近人对上述“五味丹方”也进行过模拟实验,得到的产物确为升汞。这是关于我国炼丹家制取升汞的最早明确记载。
3.砒霜 《太清石壁记》所载“太一雄黄丹”的炼法是:“雄黄三斤。右以铜器盛之,酢煮三日夜,毒尽,九日更加曝干。捣筛,以酢拌之,曝干,七遍。然后一依召魂丹法飞之,七日夜,白如雪,服之。”升炼产物“白如雪”,显然是砒霜(As2O3)。这段记载说明,至迟到隋代时,中国炼丹家已知通过焙烧雄黄制得纯净的砒霜。
除记载各种丹方外,《太清石壁记》还载有作六一泥法、造丹炉法、造药釜法以及服丹法、服丹禁忌、服丹后的感觉等。
《太清石壁记》的特点是用明晰的语言来记述各种丹法,并对当时炼丹家所用的一些隐名作了解释,这与魏伯阳等人的风格迥然不同。
《太清石壁记》不仅在中国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医药学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书中所载丹方不少已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如《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著作所引方书中即有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