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汉学
综述汉易研究并以汉易之理解释易学问题的著作。八卷。清惠栋撰。成书年不详。
惠栋,字定宇,号松崖。生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江苏吴兴人。吴派经学奠基人。为经学家惠周惕之孙、惠士奇之子。撰有《古文尚书考》、《易汉学》、《周易述》、《明堂大道录》等。其治经主张尊古,认为汉经师之说可以与经并行,凡出于汉儒之学皆当遵循。
惠栋的易学思想也推崇汉经师的种种说法。在《易汉学序》中,惠氏指出:王弼以黄老之学来解说《周易》,使汉代经师的易学荡然不存。他撰写《易汉学》也是为了承继家学。其曾祖父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记载易汉学家的各种观点并参众说而传汉易,口授其祖父、父亲,而后传于惠栋,始撰此书。
《易汉学》辑有孟喜《易》上下两卷,虞翻《易》一卷,京房《易》上下两卷,郑玄《易》一卷,荀爽《易》一卷。惠栋在《序》中指出此五家之易是异流而同源的。他在书中记录、整理和评说的汉易问题有孟喜的“卦气图说”、“卦气七十二侯图”、“六日七分图”、“消息”、“四正”、“十二消息”、“辟卦杂卦”、“推卦用事日”、“六十卦用事之月”、“汉儒传六日七分学”等等;有虞翻的“八卦纳甲之图”、“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周流六虚”、“乾为积善”、“虞氏逸象”等;有京房的“八卦方位图”、“八宫卦次序”、“世应”、“飞伏”、“贵贱”、“爻等”、“五行”、“占验”、“京氏占风雨寒温”、“蒙气”、“世卦起月例”、“卦身考”、“以钱代蓍”、“火珠林”等;有郑玄“十二月爻辰图”、“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郑氏易”、“乾凿度”、“易正义”等;有荀爽的“乾升坤降”、“易尚时中说”、“九家逸象”、“荀氏学”等。惠栋在搜集五家《易》说时,也进行了一些考证。末卷阐述汉《易》义理,包括《辩》四篇和《说》两篇,用易汉学的基本观点来辨证宋儒易学观的谬误。内容有“辨河图洛书”、“辨先天后天”、“辨两仪四象”、“辨太极图”、以及“重卦说”、“变卦说”。《易汉学》较系统地介绍了易汉学主要几大家的易学概貌,对汉易的训释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它也是研究古代易学的重要参考书。
《易汉学》的版本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蜚英馆石印《皇清经解续编》本。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本。一九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四库易学丛刊》本。
惠栋,字定宇,号松崖。生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江苏吴兴人。吴派经学奠基人。为经学家惠周惕之孙、惠士奇之子。撰有《古文尚书考》、《易汉学》、《周易述》、《明堂大道录》等。其治经主张尊古,认为汉经师之说可以与经并行,凡出于汉儒之学皆当遵循。
惠栋的易学思想也推崇汉经师的种种说法。在《易汉学序》中,惠氏指出:王弼以黄老之学来解说《周易》,使汉代经师的易学荡然不存。他撰写《易汉学》也是为了承继家学。其曾祖父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所记载易汉学家的各种观点并参众说而传汉易,口授其祖父、父亲,而后传于惠栋,始撰此书。
《易汉学》辑有孟喜《易》上下两卷,虞翻《易》一卷,京房《易》上下两卷,郑玄《易》一卷,荀爽《易》一卷。惠栋在《序》中指出此五家之易是异流而同源的。他在书中记录、整理和评说的汉易问题有孟喜的“卦气图说”、“卦气七十二侯图”、“六日七分图”、“消息”、“四正”、“十二消息”、“辟卦杂卦”、“推卦用事日”、“六十卦用事之月”、“汉儒传六日七分学”等等;有虞翻的“八卦纳甲之图”、“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周流六虚”、“乾为积善”、“虞氏逸象”等;有京房的“八卦方位图”、“八宫卦次序”、“世应”、“飞伏”、“贵贱”、“爻等”、“五行”、“占验”、“京氏占风雨寒温”、“蒙气”、“世卦起月例”、“卦身考”、“以钱代蓍”、“火珠林”等;有郑玄“十二月爻辰图”、“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郑氏易”、“乾凿度”、“易正义”等;有荀爽的“乾升坤降”、“易尚时中说”、“九家逸象”、“荀氏学”等。惠栋在搜集五家《易》说时,也进行了一些考证。末卷阐述汉《易》义理,包括《辩》四篇和《说》两篇,用易汉学的基本观点来辨证宋儒易学观的谬误。内容有“辨河图洛书”、“辨先天后天”、“辨两仪四象”、“辨太极图”、以及“重卦说”、“变卦说”。《易汉学》较系统地介绍了易汉学主要几大家的易学概貌,对汉易的训释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它也是研究古代易学的重要参考书。
《易汉学》的版本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蜚英馆石印《皇清经解续编》本。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本。一九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四库易学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