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象新书
《革象新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俗地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综合性著作,也记载了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发明。书名取义于“革卦大象之文”,作者元人赵友钦。赵友钦死后,这部书稿传授给他的学生朱晖,朱晖继续宣传他的学说和著作。朱晖死后,由其学生章浚在元末刊刻出版。出版时不分卷,卷首刊有宋濂(1310—1381)的序文。《永乐大典》收录5卷。本书出版以后,很受人们的欢迎。元末明初人王袆(1321—1372),因嫌文字芜冗,对原书进行删改润色,分为2卷,改名《重修革象新书》予以出版,并载有王袆写的序文。《重修革象新书》曾刊刻过多次,计有明初本、正德本、嘉靖本和清朝的四库本、《续金华丛书》本等。有关王祎的工作,前人多有评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是书并赵氏原本五卷为二卷,前有祎自序,称原书涉于芜冗鄙陋,反若昧其旨意之所在,因为之纂改,削其支离,证其伪舛,厘其次等,挈其要领云云。今以原书相较,其所润色者颇多,刊除者亦复不少。然于改定之处不加论辩,使观者莫能寻其增损之迹,以究其得失之由。又其中舛谬之处亦未能芟除净尽。特其字句之芜累一经修饰,斐然可观,抑亦善于点窜者矣。平心而论,原本词虽稍沓,而详瞻可考;改本文虽颇略,而简径易明。各有所长,未容偏废,故今仿新旧唐书之例,并著于录焉。”故《四库全书》中原本与王祎重修本并存。而《郑堂读书记》则认为“仍以原本为胜”。
赵友钦,生卒年不详,字敬夫,又字子恭,号缘督。饶州德兴县(饶州明初曾改名为鄱阳,即今江西波阳县,在鄱阳湖东)人。宋宗室后裔,为汉王房第12世后裔。活动于元朝中后期。宋亡元兴之后,作为宋宗室的后裔,生活比较困难。因受到异人石得之传授天文知识,天文学便成为其终身钻研的项目,成为民间天文学家。他一生往来于江西德兴、婺源和浙江的衢县之间,聚徒讲学,一生以教书为业。本书大约是他为门徒讲学用的讲稿。死后葬于龙游县的鸡鸣山。所著除本书外尚有《推步立成》、《金丹正理》、《金丹问难》、《缘督子仙佛同源论》等多种。
全书共分33篇:
只需观察和分析一下这33个标题,即能知道它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全部内容。其中有天文理论,仪器结构和制造,天文和恒星观测,坐标系统,历法计算,日月五星运动的推算,交食预报等,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全面,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讲的内容虽然较深奥,但所使用的语言却很浅显,形象生动,比喻确当,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文献十分丰富,但大多出于专门性的论著,其中尤以历法著作较多。这些著作不但艰深难读,而且很难从中得到全面的天文入门知识。在中国古代,不乏像《灵台秘苑》、《乙巳占》、《开元占经》、《乾象新书》这类长篇巨著,但这些著作大多偏重于占候性质的资料汇编。像《革象新书》这种内容十分丰富的长篇论著,在中国天文史上还属第一次,因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革象新书》的这些特性,它在中国天文史上几乎是独树一帜的。
在《革象新书》中,明确地提出了许多可取的新观点。例如,它批评盖天说在解释天体运动方面的错误;批判了上古传统的地中观点,指出没有什么道理把阳城(今河南登封)看成是天地的中央;从日食现象明确地判断出日远月近,由于日月视径大致相同,便推得太阳实径大于月亮的实径;邵雍据古历推算上元的原理,提出一个元会运世的循环周期,每经一周12.96万年宇宙就要毁灭一次,赵友钦无情地批驳了这种错误观点,《十驾斋养新录》评论说:“邵康节元会运世之数,后儒尊信,莫敢有异议者。独缘督讥其不可准,谓以诸家术求皇极之元,不特七政无总会之事,抑且散乱无论。此真通人之论,非精于推步者不能知,非胸有定见者不能言也。”
为了准确地测定天体的赤经和赤纬,赵友钦还特地设计制造了两架测量赤经和赤纬的仪器,它们使用的方法和近代的子午观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这无疑是一项杰出的创造。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小罅光景”一节中还讨论了光学问题。他详细地叙述了几个光学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结果,并就大孔成像和小孔成像等问题得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定性结论。这些研究方法和结论受到当代中国光学史家的一致肯定和赞扬。
赵友钦,生卒年不详,字敬夫,又字子恭,号缘督。饶州德兴县(饶州明初曾改名为鄱阳,即今江西波阳县,在鄱阳湖东)人。宋宗室后裔,为汉王房第12世后裔。活动于元朝中后期。宋亡元兴之后,作为宋宗室的后裔,生活比较困难。因受到异人石得之传授天文知识,天文学便成为其终身钻研的项目,成为民间天文学家。他一生往来于江西德兴、婺源和浙江的衢县之间,聚徒讲学,一生以教书为业。本书大约是他为门徒讲学用的讲稿。死后葬于龙游县的鸡鸣山。所著除本书外尚有《推步立成》、《金丹正理》、《金丹问难》、《缘督子仙佛同源论》等多种。
全书共分33篇:
天道左旋 日至之景 岁序始终
闰定四时 天周岁终 历法改革
星分棋布 日道岁差 黄道损益
积年日法 元会运世 气朔没灭
日月盈缩 月有九道 日分百刻
昼夜长短 气积寒暑 天地正中
地域远近 月体半明 日月薄食
目轮分视 五纬距合 盖天舛理
浑仪制度 经星定 横度去极
占景知交 偏远准则 小罅光景
勾股测天 乾象周髀 天文图说
只需观察和分析一下这33个标题,即能知道它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全部内容。其中有天文理论,仪器结构和制造,天文和恒星观测,坐标系统,历法计算,日月五星运动的推算,交食预报等,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全面,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讲的内容虽然较深奥,但所使用的语言却很浅显,形象生动,比喻确当,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文献十分丰富,但大多出于专门性的论著,其中尤以历法著作较多。这些著作不但艰深难读,而且很难从中得到全面的天文入门知识。在中国古代,不乏像《灵台秘苑》、《乙巳占》、《开元占经》、《乾象新书》这类长篇巨著,但这些著作大多偏重于占候性质的资料汇编。像《革象新书》这种内容十分丰富的长篇论著,在中国天文史上还属第一次,因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革象新书》的这些特性,它在中国天文史上几乎是独树一帜的。
在《革象新书》中,明确地提出了许多可取的新观点。例如,它批评盖天说在解释天体运动方面的错误;批判了上古传统的地中观点,指出没有什么道理把阳城(今河南登封)看成是天地的中央;从日食现象明确地判断出日远月近,由于日月视径大致相同,便推得太阳实径大于月亮的实径;邵雍据古历推算上元的原理,提出一个元会运世的循环周期,每经一周12.96万年宇宙就要毁灭一次,赵友钦无情地批驳了这种错误观点,《十驾斋养新录》评论说:“邵康节元会运世之数,后儒尊信,莫敢有异议者。独缘督讥其不可准,谓以诸家术求皇极之元,不特七政无总会之事,抑且散乱无论。此真通人之论,非精于推步者不能知,非胸有定见者不能言也。”
为了准确地测定天体的赤经和赤纬,赵友钦还特地设计制造了两架测量赤经和赤纬的仪器,它们使用的方法和近代的子午观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这无疑是一项杰出的创造。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小罅光景”一节中还讨论了光学问题。他详细地叙述了几个光学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结果,并就大孔成像和小孔成像等问题得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定性结论。这些研究方法和结论受到当代中国光学史家的一致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