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2019-05-31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是著录考释中国古代金文著作。南宋薛尚功撰,约成书于宋孝宗年间(1163—1165)。《宋史·艺文志》最早著录。主要版本有宋刊本、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垔刻本、清光绪癸卯(1903)贵池刘氏玉海堂校刊本等。
        薛尚功(生卒年不详),字用敏,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通直郎签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博洽好古,深通篆、籀,精于金石文字,所著尚有《广钟鼎篆韵》七卷传世。
        本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研究金文的著作。《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皆言为二十卷,与今本同。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吾邱衍 《学古编》则言为十卷。胡朴安认为是传写脱“二”字,或原有二本,卷数不同。全书分夏器二目、商器十八目、周器二十七目、秦器三目、汉器二十目,共搜集自夏至汉古器物五百零四件的四百五十八字,一一为之音释。虽其中如夏琱戈、夏钩带、商钟、济南鼎、比干铜盘之类,未免真伪杂糅,然在当时,已可称为博洽。所录篆文,虽大抵以《考古》、《博古》二图为本,而搜辑较广,实多出二书之外。其音释虽不甚精,而筚路蓝缕之功,实殊不易。《四库全书提要》称其笺释名义,考释尤精。如《考古图》释鼎云:“周景王十三年,郑献公立”;本书独从《博古图》以为商鼎。夔鼎铭五字,《博古图》云:“上一字未详”; 本书以上一字为夔字。父乙鼎铭亦五字,《博古图》云:“末一字未详”;本书以末一字为彝字。又如《博古图》释召夫鼎铭词,有午刊二字;本书作家刊。《博古图》释父甲鼎铭作立戈父甲;本书作子父甲。又凡《博古图》所云立戈横戈形者,本书多释为子字,其立说皆有根据。这是因为薛氏嗜古好奇,又深通篆籀之学,故能集诸家所长而比其同异,颇有订伪勘误之功,非抄撮蹈袭者所可比。因此清人段玉裁曾高度评价本书说:“其正字既皆合古,即其通字、俗字,学者流览,亦可以推古今迁移之故,……而为校定古书之一助。”(《经韵楼集》卷七)当然,本书也有很多缺点。如其所摹石鼓文,是据剪帖本而来;以致有许多颠倒之处。据此以推,则其资料来源,未必悉精,故其考释不精自在不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当时出土与发现的器物不多,无以资比较;其二是本书为发凡起例的第一部,学说初立,无资以切磋,则其失误亦理然。
        在本书前后,虽有不少集录古代器物文字的著作,如欧阳修之《集古录》、赵明诚之《金石录》、无名氏之《续考古图》、宣和之 《博古图》、王俅之 《啸堂集古录》等,但不能称为古文字研究的专著,唯有本书实具严格意义上研究性著作,在中国文字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