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灯余话
传奇小说集。四卷二十篇,另附《还魂记》一篇。明李昌祺撰。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李昌祺,名祯。生于洪武九年(1376年),卒于景泰三年(1452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一说元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后升任礼部郎中。洪熙元年以其才望卓异,迁广西左布政使,又任河南左布政使。李昌祺秉性刚直,素抑豪强,以廉洁宽厚著称于世。
《剪灯余话》几乎完全模仿《剪灯新话》。又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甚至篇幅规模都依傍唐人传奇。如《贾云华还魂记》,写魏鹏与贾云华的恋爱故事颇似《莺莺传》;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与《游仙窟》结构近似。《武平灵怪录》写齐仲和夜宿僧庵,见笔、砚、木鱼诸器物作祟,而联句作诗的情节则全仿《玄怪录》中“元无有”一篇。《剪灯余话》主要写元末明初故事,其中以爱情婚姻题材为最多。从人间到冥府,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以表达作者“善可洁,恶可戒,表节义,砺风俗”的愿望。无论是写人与鬼神相爱的故事(如《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江庙泥神记》),还是写隐逸豪侠的气质(如《青城舞剑录》),乃至写阴朝地府官场的黑暗(如《泰山御史传》、《何思明游都录》都意在“惩恶扬善”。一切美好善良的人和事都将善有善报,而一切作恶多端的官吏豪富都将受到惩罚。《长安夜行录》、《鸾鸾传》、《琼奴传》等篇,在颂扬青年男女美好爱情的同时,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一切强暴势力的罪恶。书中多有宣扬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等糟粕;与正文无关的诗词连篇累牍,使小说的结构芜曼松散。但也有一些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比较生动出色的作品,如《凤尾草记》、《秋千会记》等。《芙蓉屏记》、《还魂记》等篇还被凌濛初等人改为拟话本,收入《初刻拍案惊奇》。《剪灯余话》尽管本身艺术成就不高,但它为后来的拟话本小说和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在唐宋传奇与《聊斋志异》之间起了桥梁作用,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价值。
《剪灯余话》有明成化丁亥刊本四卷,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刊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镇江文盛堂刊《剪灯丛话》本均为三卷,又董氏诵芬室丛刊本五卷,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剪灯新话》本附。
李昌祺,名祯。生于洪武九年(1376年),卒于景泰三年(1452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一说元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后升任礼部郎中。洪熙元年以其才望卓异,迁广西左布政使,又任河南左布政使。李昌祺秉性刚直,素抑豪强,以廉洁宽厚著称于世。
《剪灯余话》几乎完全模仿《剪灯新话》。又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甚至篇幅规模都依傍唐人传奇。如《贾云华还魂记》,写魏鹏与贾云华的恋爱故事颇似《莺莺传》;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与《游仙窟》结构近似。《武平灵怪录》写齐仲和夜宿僧庵,见笔、砚、木鱼诸器物作祟,而联句作诗的情节则全仿《玄怪录》中“元无有”一篇。《剪灯余话》主要写元末明初故事,其中以爱情婚姻题材为最多。从人间到冥府,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以表达作者“善可洁,恶可戒,表节义,砺风俗”的愿望。无论是写人与鬼神相爱的故事(如《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江庙泥神记》),还是写隐逸豪侠的气质(如《青城舞剑录》),乃至写阴朝地府官场的黑暗(如《泰山御史传》、《何思明游都录》都意在“惩恶扬善”。一切美好善良的人和事都将善有善报,而一切作恶多端的官吏豪富都将受到惩罚。《长安夜行录》、《鸾鸾传》、《琼奴传》等篇,在颂扬青年男女美好爱情的同时,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一切强暴势力的罪恶。书中多有宣扬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等糟粕;与正文无关的诗词连篇累牍,使小说的结构芜曼松散。但也有一些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比较生动出色的作品,如《凤尾草记》、《秋千会记》等。《芙蓉屏记》、《还魂记》等篇还被凌濛初等人改为拟话本,收入《初刻拍案惊奇》。《剪灯余话》尽管本身艺术成就不高,但它为后来的拟话本小说和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在唐宋传奇与《聊斋志异》之间起了桥梁作用,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价值。
《剪灯余话》有明成化丁亥刊本四卷,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刊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镇江文盛堂刊《剪灯丛话》本均为三卷,又董氏诵芬室丛刊本五卷,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剪灯新话》本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