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

2023-11-27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社会小说。一百回。清李汝珍撰。成书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始刊于嘉庆二十二或二十三年(1817或1818年)。
        李汝珍,字松石,约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曾任河南县丞,而终身不达。他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多才多艺,尤以音韵学见长。由于他久住江苏,对南音北音,对音韵的“南北分合异同”均有研究,著有《李氏音鉴》、《受子谱》。《镜花缘》是他晚年的作品,原拟写二百回,结果只完成一百回。
        《镜花缘》的主题思想是反对男尊女卑,要求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小说的前半部写女皇武则天下诏,令百花于冬天齐放,众花神不敢违旨,花开后,百花受上天惩罚而被贬人间,托生为一百个才貌出众的女子。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唐敖之女名小山。唐敖科举落第后,与林之洋、多九公泛海出游,历观海外诸国之奇人异事,后入小蓬莱求仙不返。小山出海寻父并偶得天书。遵父命改名唐闺臣,回朝应试。小说的后半部写武则天开科考试,录取百名才女,实为百名受贬花神在人间重聚。众女及第,连日饮宴,她们饮酒赋诗,表演琴、棋、书、画、医卜、算法诸般游戏。她们当中,有的文采惊人,有的深通医理,有的精于算学,……总之个个“学问非凡”、“才情敏捷”,几乎无所不能,直至尽欢而散。于是唐闺臣重上仙山未返。最后中宗继位,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小说的后半部主要是罗列知识、考证学术、介绍游艺以表现众女子之才华,文字呆板枯燥,严格说来,算不上文学作品。《镜花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前半部。作者主要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受《西游记》的影响,驰骋想象,虚构出十几个海外异国。作者以奇异的幻想和虚构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对腐朽丑恶现实的批判。小说称赞了君子国的好让不争,大人国的民风淳厚,黑齿国人聪慧好学,女儿国的巾帼奇才;而对淑士国的假装斯文,结胸国的好吃懒做,翼民国的阿谀奉承,豕喙国的善于撒谎,则付之于辛辣的笔调。作者把君子国视为海外的理想乐土,称之为“礼乐之邦”。那里的国门书写着“惟善为宝”;统治者是圣君贤相,“谦恭和蔼”,可亲可敬;百姓则互谦互让,“恭而有礼”。作者尊重妇女,提高女权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女儿国的描写之中。在这里男女地位颠倒,“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以治外事”,并把妇女所受缠足一类的苦楚都转嫁到男人头上。作者更通过对百名才女的描写,而嘲讽了那些须眉男子,冒牌儒生。《镜花缘》中的女子已不再只是爱情故事中的主角,她们已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参与者,这是对古典小说的突破。但作者塑造的都是恪守“女诫”的才女,并不超越封建礼教的规范,而书中的故事,也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
        《镜花缘》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描写异国风物瑰丽多姿,充满海外传奇的浪漫色彩。小说继承《儒林外史》的讽刺笔调,语言生动流畅,幽默多趣,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镜花缘》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本书有原刊本、覆本、道光元年(1821年)刊本、道光十二年(1832年)广东重刊本、光绪十四年(1888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光绪十七年(1891年)文英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上海文盛书局铅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原刊本并参照其他版本校正、注释,一九七五年出版。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