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郛
丛书。一百卷。明陶宗仪辑,张宗祥重校。(撰者事迹参见“《辍耕录》”条)
书名取自汉扬雄《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义,意思是五经郛众说,能够帮助理解仲尼之道。是书仿南宋曾慥《类说》,分类选辑自汉魏至宋元罕见的各种笔记小说,旁及经史、诸子、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余家,但多是采取精华,摘录各书部分内容,未能收原书足本,而仍保留原书名,可说是汇编丛书的又一种体例。明清的丛书导源于此。原本卷字皆作,卷首引包衡之说,谓音周,与轴同。《书影》则谓音缚。并云出自佛书,以一卷为,今亦仍之。每卷内之书,略按笔记体裁排列,如卷三为录,卷四为记,卷五多为志,卷七多为传,等。
此书是在唐魏征《群书治要》、马总《意林》、南宋曾慥《类说》以后的一部重要笔记丛书。全书所辑多为唐宋重要史料、小说笔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小说故事类。为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之作。如《博物志》、《搜神记》、《搜神后记》、《述异记》、《拾遗记》、《世说》、《稽神录》、《夷坚志》、《幽明录》、《集异记》、《洞冥记》、《神异记》、《小说》、《玄怪录》、《甘泽谣》、《宣室志》、《博异志》等;一是历史琐闻类。多为唐宋史料,记录乾廷轶闻、掌故琐记、民俗传说、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典故等,如《西京杂记》、《荆楚岁时记》、《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因话录》、《涑水纪闻》、《归田录》、《渑水燕谈录》、《师友谈记》、《玉壶清话》、《东斋记事》、《石林燕语》、《却扫编》、《春明退朝录》、《默记》、《文昌杂录》、《桯史》、《老学庵笔记》、《春渚纪闻》、《铁围山丛谈》、《四朝闻见录》、《挥麈录》、《鸡肋编》、《经子法语》、《仇池笔记》、《宾退录》、《贵耳集》、《辍耕录》等。一是考据辨证类。主要是考究经史、诗文、名物、制度,如《中华古今注》、《资暇集》、《苏氏演义》、《酉阳杂俎》,《梦溪笔谈》、《容斋随笔》、《演繁露》、《野客丛书》、《吹剑录》、《梁溪漫志》、《能改斋漫录》、《刀剑录》等。均为研究唐宋、六朝历史、文学、艺术以及经济史的参考资料。他如《古典录略》、《三辅黄图》、《初学记》,周秦诸子《墨子》、《曾子》、《公孙龙子》、《鬻子》、《韩非子》、《鬼谷子》,各类重要谱录,如《茶经》、《养鱼经》、《酒经》、《相鹤经》、《相贝经》、《砚谱》、《石谱》、《竹谱》、《菊谱》、《范村梅谱》、《菌谱》、《芍药谱》、《金漳兰谱》、《桐谱》、《钱谱》和诗话《后山诗话》、《紫微诗话》、《司马温公诗话》等也予收入。为研究古代哲学、艺术、钱币、农林科学、生物、水产、园艺、植物种植及栽培的历史文献。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也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如《吹剑录》续录、三录久佚,仅存此书所引三十一则。《神异记》最初传本散失,辑录唐宋类书所引逸文而成。《夷坚志》其中有些录自志怪小说和《太平广记》,搜辑较备。卷首有张宗祥序云此书有“三善”:“《事始》、《续事始》世无传本,一善也;《云谷杂记》虽非全本,然较武英殿本已多二十余条,《意林》世所传皆五卷本,此书所收为六卷本,二善也;《老学庵笔记》有目无书久矣,四库各阁皆无,此独有之,三善也。”书末附有张宗祥后记。
是书版本流传较复杂,传世有一百卷与一百二十卷两种刊本。陶氏原辑一百卷,只有稿本传世,而无刻本流传,后佚三十卷,明弘治九年(1496年)由郁文博照旧补为一百卷。一百二十卷本,系陶珽根据一百卷本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编而成。近人张宗祥根据京师图书馆明钞残本及其他所见明抄本复为一百卷。前人考定郁文博补刊和陶氏重校本已非陶氏之旧作,错误较多。据陈先行考证,百卷抄本系直接出于或者最为接近陶氏原本。现在通行的有顺治三年(1646年)两浙督学周南、李际期宛委山堂刊一百二十卷本,民国十六年(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一百卷本,一九八六年北京中国书店据涵芬楼一九二七年版影印。陶珽又辑《说郛续》四十六卷,五百四十三种。乾隆时收入《四库全书》。
书名取自汉扬雄《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义,意思是五经郛众说,能够帮助理解仲尼之道。是书仿南宋曾慥《类说》,分类选辑自汉魏至宋元罕见的各种笔记小说,旁及经史、诸子、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余家,但多是采取精华,摘录各书部分内容,未能收原书足本,而仍保留原书名,可说是汇编丛书的又一种体例。明清的丛书导源于此。原本卷字皆作,卷首引包衡之说,谓音周,与轴同。《书影》则谓音缚。并云出自佛书,以一卷为,今亦仍之。每卷内之书,略按笔记体裁排列,如卷三为录,卷四为记,卷五多为志,卷七多为传,等。
此书是在唐魏征《群书治要》、马总《意林》、南宋曾慥《类说》以后的一部重要笔记丛书。全书所辑多为唐宋重要史料、小说笔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小说故事类。为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之作。如《博物志》、《搜神记》、《搜神后记》、《述异记》、《拾遗记》、《世说》、《稽神录》、《夷坚志》、《幽明录》、《集异记》、《洞冥记》、《神异记》、《小说》、《玄怪录》、《甘泽谣》、《宣室志》、《博异志》等;一是历史琐闻类。多为唐宋史料,记录乾廷轶闻、掌故琐记、民俗传说、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典故等,如《西京杂记》、《荆楚岁时记》、《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因话录》、《涑水纪闻》、《归田录》、《渑水燕谈录》、《师友谈记》、《玉壶清话》、《东斋记事》、《石林燕语》、《却扫编》、《春明退朝录》、《默记》、《文昌杂录》、《桯史》、《老学庵笔记》、《春渚纪闻》、《铁围山丛谈》、《四朝闻见录》、《挥麈录》、《鸡肋编》、《经子法语》、《仇池笔记》、《宾退录》、《贵耳集》、《辍耕录》等。一是考据辨证类。主要是考究经史、诗文、名物、制度,如《中华古今注》、《资暇集》、《苏氏演义》、《酉阳杂俎》,《梦溪笔谈》、《容斋随笔》、《演繁露》、《野客丛书》、《吹剑录》、《梁溪漫志》、《能改斋漫录》、《刀剑录》等。均为研究唐宋、六朝历史、文学、艺术以及经济史的参考资料。他如《古典录略》、《三辅黄图》、《初学记》,周秦诸子《墨子》、《曾子》、《公孙龙子》、《鬻子》、《韩非子》、《鬼谷子》,各类重要谱录,如《茶经》、《养鱼经》、《酒经》、《相鹤经》、《相贝经》、《砚谱》、《石谱》、《竹谱》、《菊谱》、《范村梅谱》、《菌谱》、《芍药谱》、《金漳兰谱》、《桐谱》、《钱谱》和诗话《后山诗话》、《紫微诗话》、《司马温公诗话》等也予收入。为研究古代哲学、艺术、钱币、农林科学、生物、水产、园艺、植物种植及栽培的历史文献。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也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如《吹剑录》续录、三录久佚,仅存此书所引三十一则。《神异记》最初传本散失,辑录唐宋类书所引逸文而成。《夷坚志》其中有些录自志怪小说和《太平广记》,搜辑较备。卷首有张宗祥序云此书有“三善”:“《事始》、《续事始》世无传本,一善也;《云谷杂记》虽非全本,然较武英殿本已多二十余条,《意林》世所传皆五卷本,此书所收为六卷本,二善也;《老学庵笔记》有目无书久矣,四库各阁皆无,此独有之,三善也。”书末附有张宗祥后记。
是书版本流传较复杂,传世有一百卷与一百二十卷两种刊本。陶氏原辑一百卷,只有稿本传世,而无刻本流传,后佚三十卷,明弘治九年(1496年)由郁文博照旧补为一百卷。一百二十卷本,系陶珽根据一百卷本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编而成。近人张宗祥根据京师图书馆明钞残本及其他所见明抄本复为一百卷。前人考定郁文博补刊和陶氏重校本已非陶氏之旧作,错误较多。据陈先行考证,百卷抄本系直接出于或者最为接近陶氏原本。现在通行的有顺治三年(1646年)两浙督学周南、李际期宛委山堂刊一百二十卷本,民国十六年(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一百卷本,一九八六年北京中国书店据涵芬楼一九二七年版影印。陶珽又辑《说郛续》四十六卷,五百四十三种。乾隆时收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