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2024-09-07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亦称《武英殿聚珍版书》或《武英殿聚珍版全书》。丛书。共收书一百三十八种,二千八百九十一卷。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儒臣辑。
        乾隆三十八年下诏广征天下遗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在编修过程中,纂修官复择其人所罕见而又足资考镜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元珍本,由武英殿用特制的木活字排印成书,以嘉惠士林。同年五月先将《易经八种》、《汉官旧仪》、《郑魏公谏续录》、《帝范》四种二十卷雕版印行。随着《四库》编纂工作的展开,传统的雕版印刷方式不能适应大量刊刻《四库》珍本秘籍的需要。当时管理武英殿刻书事务的是四库副总裁金简,他考虑到刻书既多,工料消费必大,且耽延时日,故由他设计并建议用木活字排印,经乾隆批准施行。金简主持,仿照王桢之法,制造了二十五万余个木活字,从乾隆三十九年五月起,聚珍版各书正式开始刊印,到五十九年(1794年)金简辞世结束,历时二十多年,前后共陆续刊印一百三十四种书,连先此雕版印刷的四种,一共是一百三十八种。高宗认为活字版之名不雅驯,赐名“聚珍”,又因此书辑于武英殿,故称。
        全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次,体例井然。所选之书,多为精华。如弘治本《鹖冠子》,高宗在御题诗中称赞“精越鹖冠体”,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方言》、《元和郡县志》、《唐会要》、《小儿药证真诀》、《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书,均为我国现存古代典籍之最。
        此书有别于他书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行款一致。每书均首录高宗《御制题武英殿聚珍版十韵》一诗并序,次载提要,各册前幅版心下方列有“武英殿聚珍版”六字;二是版式划一。各书均为墨栏双边,直格,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版心白口,单鱼尾,行间宽疏,上载书名,下记卷数、子目名及页数;三是墨色不匀。各书版面字迹稍有浓淡、深浅之别,墨色不尽均匀,反映了木活字印刷书籍的特殊标志。
        此书校勘精谨,并制有严格的措施。为保证质量,所有应刊各书,在送交武英殿之前,均由四库馆另缮样本,指定专人校勘。武英殿排版完毕后,先印一张草样校阅,或有移改以及错字,即时抽换,再刷清样复校无误后付印,并在每页后幅版心下方印某人校字样,俾益专其责成。刊印严格按金简“刻木有法,藏庋有具,排校有次”的程式办理。
        此丛书的刊行,不仅为保存典籍、弘扬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我国印刷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它继承和总结了宋明以来各种活字印刷术的成果与经验,推进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尤其是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概括总结了木活字制作、刊印的全部工艺流程,不仅在清代广泛流传,在世界印刷史上也有很大影响,曾被译成英、德文传播各国,为推动我国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传播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作出了极大贡献。
        有乾隆中武英殿活字排印本,乾隆中浙江重刊本,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书局刊本,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福建刊道光、同治递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增刊本,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广雅书局刊本。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