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堂书目

2024-09-08 可可诗词网-古籍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有明一代著述目录。三十二卷。清黄虞稷撰。成书于康熙前期。
        黄虞稷。字俞邰,一字楮园。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卒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父黄居中,居金陵,构千顷堂以藏书,达六万余卷,著有《千顷斋藏书目录》六卷。虞稷受到父亲影响,自小刻苦向学,绍承先绪,慎守父业,或借人藏本,稽其异同;或广加访求,收而聚之,岁增月益,家中藏书大为扩充。又孜孜不倦,在《千顷斋藏书目录》基础上编成《千顷堂书目》。康熙十九年由大学士徐元文荐,入明史馆修《艺文志》,得以阅读大量政府所藏明代书籍,以补充他据家藏所编的《千顷堂书目》稿,并以此作为《明史·艺文志》的底本。后又分纂《明史》列传,参与编修《大清一统志》。
        《千顷堂书目》所录皆有明一代著作,此外还增补宋辽金元四代艺文,附于每类之末。所录书籍分经、史、子、集四部五十一类:经部十二类:易、书、诗、三礼、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四书、小学。史部十八类:国史、正史、通史、编年、别史、霸史、史学、史钞、地理、职官、典故、时令、食货、仪注、刑政、传记、谱系、簿录。子部十三类:儒学、杂家、农家、小说、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家、艺术、类书、释家、道家。集部八类:别集、制诰、表奏、骚赋、总集、文史、制举、词曲。
        我国史志目录,虽代有承续,但《宋史·艺文志》所载止于南宋咸淳(1265—1274),从此迄至清初三百余年书目无人著录。由于明代政府藏书不多,只及元季,不足为凭,且无书目参考;此间雕版印刷事业发达,书籍繁多,难以收全;明清之际,天灾人祸,大量书籍亡佚,故收录这一时期目录,实非易事。明清时期从事此项工作,虽不乏其人,但或不足为信,或冗杂无法。唯有此书最为有据,著录明代著作最为完备,计一万五千四百零八种,而王鸿绪据此目删改而成的《明史稿·艺文志》仅著录四千六百三十三种;且所收善本最多;补录宋辽金元著作二千四百二十种,自南宋以迄元末著作灿然大备,堪称填补三百余年艺文之空白。在其影响下,补史艺文志越来越多,蔚为一大流派。
        《千顷堂书目》著录项目详赡,文字简炼,每书都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包括姓氏爵里、科第),并考证成书先后。每书下有叙录,详述成书经过。故本目深为大目录学家朱彝尊称赏,所编《经义考》、《明诗综》多引其说;作者爵里姓氏以及序次先后,皆以此目为准。
        《千顷堂书目》成书后,一度只有钞本传世。雍正九年(1731年)杭世骏购得朱彝尊藏康熙间旧钞本《千顷堂书目》,将其所见,加以补苴,共补二百九十三条,成道古堂增补本。其后又有卢文弨据抄本校补,惜已失传。幸赖吴骞迻录,才得以窥其原貌。道古堂增补本后为吴骞所得,他又在此基础上增补二百八十九条,并对其中错讹加以考订厘正。吴本校勘精审,广集朱彝尊、杭世骏、卢文弨诸家之增补,堪称稀世之珍。原藏北平图书馆,一九四一年运往美国,一九六五年转运台湾,现存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千顷堂书目》传世钞本,直至一九一三(癸丑)年乌程张钧衡刻入《适园丛书》第二集,才有刻本行世,称癸丑本。上海中国书店的袖珍本即据此缩印。一九二○(庚申)年前后,张氏得到卢文弨、吴骞校本的迻录本,便以卢、吴二氏所校作了增订:一是在癸丑本的版片上进行修改补充,因受版片条件限制,所补大多是原书条目下的小注,并改正讹字、卷数;二是将癸丑本与吴骞校本勘对,录出癸丑本未收之五百四十余条,拟成《千顷堂书目补遗》,但未付梓。故庚申本虽比癸丑本增加了内容,但也未能尽善。解放后,《适园丛书》版片为浙江图书馆所接收。六十年代,扬州和杭州两家古旧书店曾据以重印。故此书是由黄居中发起、黄虞稷著录,后又经朱彝尊、杭世骏、卢文弨、吴骞、张均衡等人增补校订,这部目录学巨著才日臻完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