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堂读书记
私撰图书目录。七十一卷,补遗三十卷。清周中孚撰。刊刻于1921年。
周中孚,字信之,别字郑堂。生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卒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吴兴)人。父为县吏。嘉庆元年选拔贡生。阮元巡抚浙江,被征参与修纂《经籍纂诂》。其后十余年,屡应乡试,皆不中。道光元年再入试,置副榜第一,从此绝意科场。后被荐赴沪代李筠嘉编《慈云楼藏书志》。书成后,别录副本为《郑堂读书志》。中孚博学多识,著述甚丰,有《孝经集解》、《逸周书注补正》、《顾职方年谱》、《子书考》、《金石识小录》、《郑堂札记》等书,生前惜未刊行。卒后,后人不肖,悉将藏书及书稿卖与他人,故大多散佚,今仅存《郑堂札记》及《郑堂读书记》。
《郑堂读书记》所著录图书四千余种,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一类。类目如下:经部十类:易、孝经、五经总义、礼、乐、诗、书、春秋、四书、小学。史部十六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职官、政事、目录、史评、地理。子部十四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算、术数、艺术、谱录、杂字、类书、小说字、释家、道家。集部一类:别集。
本书与传统目录著作不同,并非从登录入手编制目录,而是作者在读书过程中写下的提要和札记,是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目录学专著。所著录古今各书,均有书籍内容提要,畅言书之得失,大多中肯。同时还考订真伪,详明版本,介绍作者生平。所著录之书,或与《四库全书总目》重复,但也增加不少《四库》未收之书及以后新出之书,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后比较完备的古籍书录。故该书问世后,尤蜚声学林,被誉为《四库提要》之续编。
此书原未梓行,稿本为吴兴刘承干所得,只存七十一卷,集部只有清人著作二卷,已非全书。有一九二一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无补遗、索引,后分别收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和《国学基本丛书》本。一九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时,又从《慈云楼藏书志》残本中辑出佚文若干,作为补遗。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重印单行本,并附补遗、索引。
周中孚,字信之,别字郑堂。生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卒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吴兴)人。父为县吏。嘉庆元年选拔贡生。阮元巡抚浙江,被征参与修纂《经籍纂诂》。其后十余年,屡应乡试,皆不中。道光元年再入试,置副榜第一,从此绝意科场。后被荐赴沪代李筠嘉编《慈云楼藏书志》。书成后,别录副本为《郑堂读书志》。中孚博学多识,著述甚丰,有《孝经集解》、《逸周书注补正》、《顾职方年谱》、《子书考》、《金石识小录》、《郑堂札记》等书,生前惜未刊行。卒后,后人不肖,悉将藏书及书稿卖与他人,故大多散佚,今仅存《郑堂札记》及《郑堂读书记》。
《郑堂读书记》所著录图书四千余种,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一类。类目如下:经部十类:易、孝经、五经总义、礼、乐、诗、书、春秋、四书、小学。史部十六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职官、政事、目录、史评、地理。子部十四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算、术数、艺术、谱录、杂字、类书、小说字、释家、道家。集部一类:别集。
本书与传统目录著作不同,并非从登录入手编制目录,而是作者在读书过程中写下的提要和札记,是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目录学专著。所著录古今各书,均有书籍内容提要,畅言书之得失,大多中肯。同时还考订真伪,详明版本,介绍作者生平。所著录之书,或与《四库全书总目》重复,但也增加不少《四库》未收之书及以后新出之书,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后比较完备的古籍书录。故该书问世后,尤蜚声学林,被誉为《四库提要》之续编。
此书原未梓行,稿本为吴兴刘承干所得,只存七十一卷,集部只有清人著作二卷,已非全书。有一九二一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无补遗、索引,后分别收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和《国学基本丛书》本。一九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时,又从《慈云楼藏书志》残本中辑出佚文若干,作为补遗。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重印单行本,并附补遗、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