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宗传
学术史著作。二十六卷。明清间际孙奇逢撰。书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撰者事迹参见“《夏峰先生集》”条)
著者编著此书,历时三十余年,几易文稿,其间经历明亡动乱,撰定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此书是较早和较有水平的一部理学学术史。著者旨在为理学的“天理”等出一自周敦颐起直至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为止的大宗传统,以此维系和巩固王路(圣王的统治)、道术(圣人的学术)。该书选了十一位理学家,作为大宗,称之为主。其为: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朱熹、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又选列自汉朝起历代“诸儒”,一百四十六人,称之为辅。计汉朝的董仲舒等五人,隋朝的王通等五人,唐朝的韩愈等三人,宋朝的杨时、胡瑗、张栻,吕祖谦、蔡元定、袁燮、真德秀等五十四人,元朝为刘因,许谦、许衡等十八人,明朝为曹端、陈宪章、湛若水、王艮、何塘、罗钦顺、吕坤、鹿善继、刘宗周等六十一人。其中特别标出了“程门弟子”若干人,“朱门弟子”若干人,“王门弟子”若干人,表明了理学家中的重要学派都有许多弟子。
在每家传记、语录的眉端,都写了批注。批注很短,但提挈纲领,点明脉端,标举宗旨,指示精神,肯綮。每人篇末又有总评。
著者对学术思想的历史发展线索,作了论述。认为,整个历史过程是一“元、亨、利、贞”的大圆圈,其间又有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小圆圈。以为学术思想是发展的,变化的,不是僵死的。但其绘制的圆圈是封闭的,且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学问家,均被排除在外。此书编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同,有很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宋明学术的重要参考材料。
《理学宗传》现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开封郡斋刻本,十六册。光绪六年(1880年)浙江书局刻本,十二册。收入《孙夏峰全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未收该书,存目所列《理学传心纂要》实即《理学宗传》。
著者编著此书,历时三十余年,几易文稿,其间经历明亡动乱,撰定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此书是较早和较有水平的一部理学学术史。著者旨在为理学的“天理”等出一自周敦颐起直至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为止的大宗传统,以此维系和巩固王路(圣王的统治)、道术(圣人的学术)。该书选了十一位理学家,作为大宗,称之为主。其为: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朱熹、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又选列自汉朝起历代“诸儒”,一百四十六人,称之为辅。计汉朝的董仲舒等五人,隋朝的王通等五人,唐朝的韩愈等三人,宋朝的杨时、胡瑗、张栻,吕祖谦、蔡元定、袁燮、真德秀等五十四人,元朝为刘因,许谦、许衡等十八人,明朝为曹端、陈宪章、湛若水、王艮、何塘、罗钦顺、吕坤、鹿善继、刘宗周等六十一人。其中特别标出了“程门弟子”若干人,“朱门弟子”若干人,“王门弟子”若干人,表明了理学家中的重要学派都有许多弟子。
在每家传记、语录的眉端,都写了批注。批注很短,但提挈纲领,点明脉端,标举宗旨,指示精神,肯綮。每人篇末又有总评。
著者对学术思想的历史发展线索,作了论述。认为,整个历史过程是一“元、亨、利、贞”的大圆圈,其间又有上古、中古、近古三个小圆圈。以为学术思想是发展的,变化的,不是僵死的。但其绘制的圆圈是封闭的,且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学问家,均被排除在外。此书编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同,有很大的影响,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宋明学术的重要参考材料。
《理学宗传》现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开封郡斋刻本,十六册。光绪六年(1880年)浙江书局刻本,十二册。收入《孙夏峰全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未收该书,存目所列《理学传心纂要》实即《理学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