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庵罗先生集
诗文集。十三卷。明罗洪先撰。成书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卒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家居多时,常与王门诸子邹守益等切磋学问。严嵩居相时,以同乡故而试起用,坚辞不就。一生有“安贫乐道”之美称。治学属江右王门领袖人物之一。
该集为嘉靖四十三年重刻本,前有俞成父重刻本序。又有四十二年罗氏同年胡松序一篇。卷一、二书,卷三杂著,卷四序,卷五记,卷六传,卷七行状,卷八墓志铭,卷九墓表,卷十祭文,卷十一杂文,卷十二、十三诗。
集中许多篇章反映了撰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即“主静”说。如《答董蓉山》以为那种体现为静的“无欲之体,无极之真”是《易》所说的生生之物的根源,以为“凡天地之交错变易,日用之酬应作止,皆易也,皆动也。而其根则本静,本于无极,此即所谓根原也。”因此而在静与动的关系上以为静是动的根原。同时又以为两者无间,合为一体,“静为动根,静在动中,故也。此即所谓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妙万物也。”并反对将它们看作“静”是“时动时静”的肤浅观点。由此而推及人的心理,以为“心”体属静,有定体,而“感”无定体,而有定体的心的“归寂”便是“良知本体”(《答陈明水》)。进一步,又遵循王阳明的思路,以为“吾心”即宇宙的本原,即如《闲述》诗中所云“天地即吾心,吾心天地似;万物在其中,扩然无彼此。”由此又认为其最高的境界是“内外两忘”。谈到“主静”,即致良知的功夫,撰者认为应是“收摄敛聚,自戒惧以入精微”(《读困辨录抄序》),以致达到“无欲”。由此再推及人伦,则倡导“浑然与物同体”的“仁”,也即“以天下为己任”,以为“此方是天地同流;此方是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此方是天下皆吾度内;此方是仁体。”(《寄伊道与》)
在一些文章中,撰者阐发了他具有鲜明倾向的“异端”说。先是以为“正学”乃“圣贤之学”,其宗旨即“求以复吾之心”,又“常不违其本体”(《正学书院记》)。进而将王守仁心学看成是使圣贤之学以达复明于世的正学。而“异端”,便是与儒家正学相背离的佛学。集中有《异端论》一篇,专门论辨儒释之说,指出释家有背于儒家正学的根本之点即是回避生死而试想超脱生死。
集中所收诗篇,多性情之作,又多人生无寄、时不复来之叹,如《有此吟》:“流光不可驻,斜日再难晨。”句,《甲辰新书》:“归田三见户桃除,四十蹉跎又岁余”句,《潸然》:“踏遍千峰黄鹤远,素书无路报相知”句。情由己发,不事做作。
该集现存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刊本,由黄毅所授意甄我溪所刻。又有《四库全书》本三十二卷《念庵集》,及《盛明百家诗前编》中的一卷《罗赞善集》,《广理学备考》中的《罗念庵集》一卷。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卒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家居多时,常与王门诸子邹守益等切磋学问。严嵩居相时,以同乡故而试起用,坚辞不就。一生有“安贫乐道”之美称。治学属江右王门领袖人物之一。
该集为嘉靖四十三年重刻本,前有俞成父重刻本序。又有四十二年罗氏同年胡松序一篇。卷一、二书,卷三杂著,卷四序,卷五记,卷六传,卷七行状,卷八墓志铭,卷九墓表,卷十祭文,卷十一杂文,卷十二、十三诗。
集中许多篇章反映了撰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即“主静”说。如《答董蓉山》以为那种体现为静的“无欲之体,无极之真”是《易》所说的生生之物的根源,以为“凡天地之交错变易,日用之酬应作止,皆易也,皆动也。而其根则本静,本于无极,此即所谓根原也。”因此而在静与动的关系上以为静是动的根原。同时又以为两者无间,合为一体,“静为动根,静在动中,故也。此即所谓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妙万物也。”并反对将它们看作“静”是“时动时静”的肤浅观点。由此而推及人的心理,以为“心”体属静,有定体,而“感”无定体,而有定体的心的“归寂”便是“良知本体”(《答陈明水》)。进一步,又遵循王阳明的思路,以为“吾心”即宇宙的本原,即如《闲述》诗中所云“天地即吾心,吾心天地似;万物在其中,扩然无彼此。”由此又认为其最高的境界是“内外两忘”。谈到“主静”,即致良知的功夫,撰者认为应是“收摄敛聚,自戒惧以入精微”(《读困辨录抄序》),以致达到“无欲”。由此再推及人伦,则倡导“浑然与物同体”的“仁”,也即“以天下为己任”,以为“此方是天地同流;此方是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此方是天下皆吾度内;此方是仁体。”(《寄伊道与》)
在一些文章中,撰者阐发了他具有鲜明倾向的“异端”说。先是以为“正学”乃“圣贤之学”,其宗旨即“求以复吾之心”,又“常不违其本体”(《正学书院记》)。进而将王守仁心学看成是使圣贤之学以达复明于世的正学。而“异端”,便是与儒家正学相背离的佛学。集中有《异端论》一篇,专门论辨儒释之说,指出释家有背于儒家正学的根本之点即是回避生死而试想超脱生死。
集中所收诗篇,多性情之作,又多人生无寄、时不复来之叹,如《有此吟》:“流光不可驻,斜日再难晨。”句,《甲辰新书》:“归田三见户桃除,四十蹉跎又岁余”句,《潸然》:“踏遍千峰黄鹤远,素书无路报相知”句。情由己发,不事做作。
该集现存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刊本,由黄毅所授意甄我溪所刻。又有《四库全书》本三十二卷《念庵集》,及《盛明百家诗前编》中的一卷《罗赞善集》,《广理学备考》中的《罗念庵集》一卷。